第六百五十八章 冤冤相報濁流世

以神元的交織與共鳴而洞見那幽深元理的純粹神韻,青荷的邀請本身並非僅只是借口而渾無道理,事實上,楚維陽也相信青荷所言說的那些,她能夠將這一步的修法走通,但卻未必能夠落於文字。

昔日裏曾經有著錄過書經的楚維陽,對此頗有感觸。

饒是昔日裏已經將真形道途修持得那樣的精妙,想要匯聚經典,也不得不慎之又慎的回溯與參悟諸般,最後才在反復審慎的思量之後,才將這一切落於文字,而是的諸般義理不失之神韻。

當然,或許也正是因為有著昔年的那諸般經歷。

所以楚維陽而今在完整的感觸到了青荷關乎於此法的神韻,關乎於走通修途的心路歷程之後,道人幾乎沒有耗費多少的心力,便依循著昔日著錄書經時所駐足的玄境,以昔日落於文字的諸般思感與念頭,幾乎是在順理成章的朝著道法的根源處反向推敲與梳理而去。

這意味著楚維陽的真形道途於世間的諸般道法,於人世間的天地自然萬象之中,不再是那驟然顯照的曇花,不再是橫空的玄虛天河,而是切實將源頭紮根在人世間,紮根在萬象之中,紮根在道法最基礎的變幻之中的完整道統法脈!

便像是玉髓河一樣,而今楚維陽所落於文字的,便是這“玉髓河”的“河源地”!

而也正是有了那河源地繁盛茂密的水網,才最終匯聚成了玉髓河本身的恒久不易!

這意味著凡有修士,在完成了煉氣期打熬法力精純的過程之後,一朝洞入築基境界,便可以以玄家存神觀想的方式,洞入懸照與凝練道圖的一步,以此為自己日後修持真形道途奠定渾厚根基。

這一步的緊要,幾乎是與築基境界打磨道法根基是同等重要並且可以兼而有之、並駕齊驅的!

當然,或許正是因為著這一部《瑯霄山主闡青荷道人存神觀想道圖心印元經妙旨》正與早先時楚維陽所著錄的書經同屬真形妙法,正是一脈相承的緣故。

因而,饒是楚維陽用著雲海青天符筆,以香火之力為靈墨。

但是這一回落筆的時候,反而不復再有昔日時那般的筆落驚風雨、泣鬼神的磅礴聲勢。

好似是在天機感應之中,楚維陽此時間的所作所為,更像是對於自身完整經典的拓展與傳續,渾似是早先時書就了第二卷,而今是正在補全第一卷,但兩卷合一,仍舊是楚維陽的真形經典而已。

但也渾似是因為著這樣一脈相承的因由,當楚維陽的每一筆落下,每一頁靈符紙的書罷,那書頁本身都在香火之力隔空之中的映照之下,陡然間顯照出某種靈韻層面的變化。

進而,連帶著楚維陽的袖袍之中,那《瑯霄山主說九法三相真形妙經元典》的原本顯照,同樣在靈光的托舉之中懸照在半空之中。

於是,在之後的過程之中,楚維陽這裏書就一張,那靈符紙旋即便遁空而起,與道書本身熔煉為一體,而不分彼此。

分明是後續補全與書就的《元經妙旨》,可是在這一刻卻具備著與道書原本昔日歷經《玉冊》造化的同一待遇。

而也正因此,因為這本質乃是青荷所創的妙法的緣故,因為楚維陽毫不遮掩的將“青荷道人”的名諱寫在書名上的緣故,當楚維陽正筆耕不輟的連連書就鐵畫銀鉤的符箓篆紋的過程之中,無聲息的運數感應隨著道書的補全而繼續有所變化。

只是這一回,那天機靈犀所化作的濯濯清流,不僅僅灌湧入了楚維陽這裏,更灌湧入了青荷的身上。

進而,那尋常運數之力蛻變與升華之後的天機靈犀,便同時間為兩人那磅礴的思感與念頭之中盡皆灌湧入了無法想象的繁盛靈感。

當然,面對這樣細微的變化,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承受著天機靈犀灌湧,並且有著鎮運寶器輔助的楚維陽,幾乎察覺不到甚麽明顯的改變,縱然靈感湧現,也僅只是教楚維陽著錄書經的過程稍稍快了些而已。

可是這樣的變化,在青荷的身上,便陡然間明顯了起來!

要知道,雖說百花樓的修士最善給人聚斂鼎沸聲勢,可青荷自修道以來,自己尚還未曾有過甚麽聲名鵲起的經歷,因為僅只有些許大教嫡傳道子的聲威而已,以維持著自身運數,不至於凋敝而招致甚麽黴運災劫。

但若說什麽運數之力暴漲,則是青荷從未曾有過的經歷。

更不要說,而今因為楚維陽的關系,所牽引而至的,更是運數之力蛻變升華之後的天機靈犀!

轟然炸裂開來的靈感本身,幾乎教青荷因之而失神!

這便是主人長久留駐的修持妙境麽?

幾乎頃刻間,趺坐在雲床之上的青荷,其身周縈繞著的百花煞氣漩渦,便陡然間愈演愈烈起來,聲勢之洶湧,尤見得了些許昔日師雨亭煉法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