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我可以證明(第2/3頁)

聽到二人對話,這邊來訪的三人立刻便認真起來,目光灼灼地望向葉銘。

葉銘之所以在材料領域被稱為“盜火者”,本質上就是因為他為材料領域開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

但路是開出來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誕生了——對於一種新材料的誕生,一個稱職的科學家,不僅僅是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為什麽?

對於一個科學家而言,相比期待沿著這條路發現更多的新材料,更希望能夠獲得一個完美的解釋。

只不過……這都過去大半年,葉銘在nature背靠背發論文也過去了半年,他一直都沒有在公開場合給出他的公式,就仿佛是神在夢中告訴他的一樣。

葉銘的新材料當然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沒有人會反對葉銘的發現能夠獲得最高的科學榮譽,但如果葉銘真的是撞大運撞出來的,那麽顯然沒有必要對他抱有更高的期待。

這也成了“挑剔”的理論界對葉銘逐漸冷淡的原因。

但在座的人,起碼有一半都知道,葉銘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公式和理論的完善。

這其中,埃齊奧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在過去半年中,他一直在於葉銘交流,可以說,獲得了極大的幫助也毫不為過——他的論文,第一感謝的便會是葉銘。

“是這樣,當我們把視線從分子層面繼續縮小,微觀化到原子和電子層面後,我認為,場波的作用依舊是生效的。”

葉銘說著便直接打開筆記本,想了想後又覺得麻煩,轉而走向會議室角落的白板。

所有人都轉身望向他。

他拿起水筆,刷刷地在白板上畫出了一個分子模型。

“這是GTRGD材料的分子模型,它雖然是高分子結構,但如果把它繼續細分的話,將會出現一個符合電極空間布局的結構布局出來。”

所有人都靜靜聽著,埃齊奧教授眼中不斷有光芒閃過。

“因為只有空間與空間互相吻合,才能不斷地把波不斷傳遞下去,這是我的猜想之一。”說著葉銘頓了頓,他笑著望向埃齊奧教授:“埃齊奧教授的新材料,其分子的主體結構設計也是如此。”

埃齊奧教授聞言點頭,沉聲道:“沒錯!”

“主體結構不變,變的只是‘附著’分子的數量和排列方式——如果說催動分子結構成型的是基於空間的波,那麽催動整個高分子材料結構生長的就應該是頻率,這是我的猜想之二。”

“不同分子的結構態,解決了它的性質,對於GTRGD材料而言,與神經細胞吻合,只是它的特有性質之一。這其實不算猜想,算是我們需要接受的自賦屬性吧。”

……

一場小小的討論交流,隨著葉銘站到了白板前便變成了他的個人演講——期間,他開場沒多久,剛剛結束出差趕回學校的陶教授便被唐教授一個微信召喚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而隨後,整個學校材料領域的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聞風而動。

然後交流地點也從行政會議室變成了專門用於交流學術會議室。

“過去半年,在與埃齊奧教授的交流中,我也不斷在找尋波生成頻率和分子結構的關聯性……”

葉銘端起唐教授遞過來的茶杯,用力喝了一口後望向滿屋子的材料領域以及幾位物理系教授們,他心情十分愉悅。

還是自己學校的老師給面子!

“不過這涉及到埃齊奧教授的新材料……”

“沒問題。”會議桌邊,距離最近的埃齊奧教授舉起手:“你可以說。”

“好!”葉銘一口答應,但不經意中看到唐教授沖他微微搖了搖頭,片刻後,葉銘便會意起來:“不過我覺得,最好您來分析。”

埃齊奧教授回頭看了一眼茫茫的人群,他想了想便笑著點頭。

反正也是要做一場報告的,不如幹脆趁機做了。

於是他便站起身來,抱著電腦,直接走到台上。

兩個人伸出手握了握。

“葉,你不是盜火者,你這次是給材料領域拉來了一桶汽油。”

“……”

……

會議桌邊,因為“客人”的身份,周向南一直都坐在埃齊奧教授的身邊,坐在第一排。

葉銘下台,很自然地便坐在了他的身旁,算是和埃齊奧教授交換了一下位置。

見到葉銘沖自己一笑,周向南連忙也笑了一下,同時身子還欠了欠。

“師兄也是做GTRGD材料的嗎?”趁著埃齊奧教授在連投影儀的時候,葉銘禮貌性地小聲問道。

周向南臉一紅,想到了半年前自己在知乎上的回答,很是有些不好意思,點了點頭,輕聲道:“今年才開始做。”

“嗯,埃齊奧教授在材料領域很強,他也開辟了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