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湮滅的場

第二天的會上,葉銘提出了幾點後續的可以改進的施工方案,譬如改善施工環境,封閉層可以提前讓恒溫系統入場等。

這些建議,不出意外獲得了施工方的一致好評。

至於說其他設備、設計上的新方案,譬如作為配套的光照發電系統可以通過在內外模組電路切換中增加一個模塊,這樣就能更快地調配太陽能發電系統來維持飛船在停船階段、靜止後的電力需求。

這艘飛船,它上月球之後是要降落地面,並且停在地面至少一個月時間的。

這期間,由於氦3有限,引擎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封閉運行,用以維持聚變以及重力場的生成,以及部分的生活和工作電力。

而其中的大頭,生產用電就必須靠太陽能電板來維持——也就是說,登陸地點必須是向陽面,且登陸時機還必須選擇在之後的一個月內光照條件都很良好的時期。

當然,這些也好說,因為能源問題是個極大的考驗——2000噸的額定載荷,2400噸的滿載載荷,確實能夠帶很多東西,也足夠建個煉氦3的小作坊了。

但絕對沒有帶汽油柴油上去的空間。

菜油還有可能。

能夠把太陽能發電的能源合理分配到極限,自然是好事。

至於最後,葉銘提出的搞一個全息模擬的“遊戲場景”,倒是讓眾人一頭霧水了起來。

“我的想法主要還是,這第一批上去的,他們算是開拓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讓他們保持一個比較舒適的心態還是有必要的。”

說著葉銘便舉例道:“譬如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讓宇航員們可以自己裝飾一下自己的房間,然後在模擬中,也好提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麽個人物品之類。”

眾人先是一喜,但隨即章局長就有些遲疑道:“如果能夠做到環境和艙體的提前適應肯定是好事,但這樣會不會導致個人物品帶多了……然後飛船一起飛就亂七八糟什麽的?”

說著章局長馬上補充道:“我不是說不允許哈,只是設計上我們采用的橫船設計,起飛的時候,墻壁變地板,別到時候相框掉下來砸到頭之類就搞笑了。”

葉銘便哈哈一笑:“這個就靠紀律管理了,反正給大家多點選擇權嘛。而且就算用立體樓船設計,降落到月球的時候,飛船也是要打橫停靠的。”

章局長便點了點頭。

最初設計的時候,便有人提出異議,說設計成橫船形式是不是考慮欠周,因為起飛階段飛船會整個豎起來,到時候墻就會變地板了。

但這個異議很快就被說服了。

原因很簡單,這船是要停在月球地面,然後往外卸載工程器械以及工廠建設材料器具的——你樓船形式豎著停?

且不說100米豎著停的難度——別忘了,月球還是有重力的。

就說施工材料怎麽放下去?從30米的半腰往外丟嗎?

顯然不可能。(@空無之道,橫船設計沒問題哈。)

而且,如果作為樓船設計的話,主艙體的高度超過五十米,從貨艙到頂艙,在人造重力環境下,那可是相當於爬了15層的樓梯……

現在的飛船,還真沒那個空間來修電梯。

就更不用說,就算按照運載火箭的方式,它也只有起飛的前面幾秒是豎著飛的,後面都是“斜”著飛的。

而為了保證舒適性以及盡可能地降低人體載荷,在計劃中,本次登月的速度並不快,把它理解為一架逐漸加速的“大飛機”即可。

本質上,還是因為這是一艘飛船,而不是一艘火箭。

它不追求在短時間內燒光燃料,還要拋棄燃料艙減重……

因此,這趟從地球發往月球的班機,是一趟舒適得不得了的“旅行”。

那麽讓大家心理再舒適一點,肯定更好——因為這船,可不是只跑一趟!而是會跑無數趟!直到把整個月球基地乃至太空基地都建起來!

三天後,葉銘從西昌返回省城。

然後,霍來恩教授與他共同署名的那篇論文,其影響力也真正開始體現——隨著不斷有知名的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表示了對論文論證過程的認可,這也意味著,這篇論文經過了學術界的“審核”。

那麽自然的,人們就開始不約而同地朝著“高維”這個以前僅存在於設想以及數學上的空間發起了進攻。

而要論發起進攻的最主要工具……

當然便是葉銘的方程。

因此,不斷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科學家對省交發起學術交流的邀請。

對於此……葉銘很高興,但他沒時間。

他的工作很忙,非但一年都要在西昌和江城兩地來回跑之外,還要抽時間與漆與墨商量推進“艾塔老師”項目。

“禍”是霍來恩教授惹來的,那這些學術交流,就讓霍老爺子主持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