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新芯(華虹)的成立(第2/3頁)

申海交大在2000年的時候突破了0.35微米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的難度,而且攻克了0.25微米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

後來陳進回交大搞的漢芯,是0.18微米的半導體芯片,被認為接近國際先進技術而被大肆吹捧。

換到現在,新芯科技都搞出來了大規模商用的0.13微米芯片,雖然因為新芯的定位比較模糊,所以華國官方沒有大肆吹捧。

更準確的說是,找不到角度吹,華國搞了十多年才突破0.25微米的芯片設計,別人直接一推出就是0.13微米,還是大規模商用版,這中間的差距太大了,又沒有在國內找山頭擺。

因此新芯科技實現的技術突破,還沒有漢芯引起的技術突破來得影響力大,只是在新聞上被提到了一句。

小張說:“交大能搞定深亞微米的芯片設計已經夠不容易了,趙師傅,你這人啥都好,就是有時候太憤世嫉俗,這也看不上那也看不上了。”

趙師傅反駁道:“我也不是什麽都看不上,新芯科技我就覺得很牛,別人能夠設計出讓霓虹人和高麗人都驚嘆的芯片。

芯片本身還好,高麗和霓虹的實驗室產物也能做到0.13微米,500MHz的頻率,但是做到大規模商業化這就太難了。

包括新芯光刻機也很厲害,能把尼康的技術吃透,甚至能夠在一些方面比尼康更加優秀,這真的太難了。

林工程師是我見過的人裏面技術上最精湛的,他比我當年去東芝學習的時候見到的最厲害的工程師還要更厲害。”

小張微微張嘴:“那是有多厲害?”

趙師傅算是親眼見證了國家層面投資的半導體企業從華晶到華虹的過程。

他在剛進華晶的時候因為學歷夠高的緣故,被派到霓虹去學習。他是當時去霓虹學習的一批工程師裏年紀最小的一個。

那時候他們去的是東芝,在東芝學習的日子裏,他們只能看不能記,不能做任何的筆記,只能靠腦子記。

也正因如此,去霓虹學習的機會才會輪到趙師傅:學歷夠高又年輕,記憶力的巔峰時期。

趙師傅說:“我也不知道,反正比我厲害得多,我自認為技術層面我已經和當年教我的工程師相差不大了。但是我依然看不到林工程師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只知道非常高。”

小張說:“那不就得了,新芯科技有經驗的工程師幾乎都來自矽谷,他們從國內招人要求非常高,校招相對好一些,社招那要求得趙師傅你這樣去才能進。

我有高中同學在新芯,華國工程師都在做邊緣類項目,你剛剛說的那些芯片設計都是矽谷的工程師在做。芯片設計在國內本來就是弱項,交大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

小張是申海人,雖然他在第二工業大學,但是不乏交大復旦的同學。

趙師傅本來想反駁兩句,像是想起來什麽一樣,又笑笑把話題轉移道:“確實有可能設計了芯片然後交給華虹來代工,畢竟我們是目前國內唯一能夠大規模承接產能的芯片制造企業。

但是如果不加上華虹NEC的話,單純只是我們,生產能力也不過1萬片每個月。對於新芯半導體的體量來說,遠遠不夠。”

小張說:“如果新芯科技能收購我們就好了。”

趙師傅像是被什麽擊中了一樣,“你別說,還真有可能。

以周新的戰略構想和性格,他現在就整個產業鏈上下遊就只缺芯片制造了。

其他企業不會嘗試IDM垂直制造,但是不代表周新不會,不代表新芯科技不會。

如果新芯科技要收購芯片生產線,那麽一個是我們,另外一個是華虹NEC。

和華虹NEC相比,沒有歷史遺留問題的我們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小張露出興奮的表情:“保真嗎?新芯開出的工資至少比我們多三倍。

求求了,周老板趕緊來收購我們。”

趙師傅做噤聲的手勢:“小點聲。

生怕別人不知道?這現在都還只是我們的猜測。

而且新芯開的工資高,要求也高啊。而且國企變民企,民企可不管那麽多,是會把你開除的。

年輕人還是趁著自己年輕多學點本事,這樣即便新芯科技要來收購我們這條生產線,你也有立足的本事。”

小張連忙奉承:“還得仰仗趙師傅您平時多帶帶我。”

和華虹合作這件事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上面發話之後進度非常快。

2001年的年底通氣之後,2002年的3月就簽合同了。

華虹把自己已經建好的最新一條8英寸生產線和正在建的8英寸生產線打包投到新成立的新芯(華虹)芯片制造公司裏。

華虹只有分紅權和監督權,沒有決策權和控制權。

華虹和新芯科技的合作被當成科技型國企改革的典範大肆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