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事情還沒有結束(第2/2頁)

周新繼續說:“如果真的要找一種說法來為陳進以及鑒定委員會的專家們的行為解釋的話,那只有可能是陳進做出了不對等的許諾,比如說他能夠拿到摩托羅拉的芯片技術,但是需要更多的經費運作。

現在的經費有限,要靠一場發布會來進一步獲取資金,好從摩托羅拉那邊通過手段獲得技術。”

這也是後來為漢芯洗地的一種方式,問題在於漢芯搞了五年,不是一年,後來獲得以億為單位的資金,也沒有看到實質性的技術。

主持人知道這屬於不能在公開場合聊的話題,多少有點敏感了,他的耳麥裏傳來領導的指示,讓他轉移話題:

“周先生,您的全權代表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了希望能看到讓您滿意的結果。

我們假設漢芯一號真的造假,您所希望看到他們受到什麽樣的懲罰?”

周新說:“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你可能會覺得我提出這個想法,在我內心中已經預設了懲罰措施,實際上並沒有。

我在發布會上宣布的措施是代表我個人,對漢芯事件的涉案人員們的懲罰,但是官方層面要如何懲罰他們,我無權幹涉,也不想幹涉。

因為你知道學術造假是一個太大的話題了,國內外學術造假都不罕見,算得上很常見了。

我希望有一個機制,能夠對於涉嫌學術造假的個人及集體進行處罰,像漢芯這種級別的學術造假,陳進這種主謀,至少應該剝奪所有學術身份。

至於具體要到什麽程度,我也沒有一個概念。

有的事情你可以靠自己來完成,有的事情,你無論再有錢也做不到。

比如阻止學術造假,學術領域太多了,我不可能對所有領域的學術細節都了如指掌,看一篇論文就能意識到對方是否學術造假了。別說我做不到,就算我專門成立一個機構來做這件事,同樣做不到。

這只有借鑒國家的力量才能做到。”

周新的新聞訪談播出後,華國都在關注此事的結果。

率先做出反應的是交大,交大承認了陳進研發團隊學術造假,如外界所料的那樣,把大部分的責任全部丟給了陳進。

說是陳進的個人行為,微電子學院的領導們並不知情,陳進研發團隊裏涉及到的也只有少數科研人員參與了此事,大部分人並不知情。

至於具體哪些人被丟出來,這是一門藝術。

在交大層面公開了對陳進的處分,開除加收回所有榮譽和獎金。

至於學術鑒定委員會成員們,相關部門想裝死。

學術不端涉及到一個悖論,那就是有能力判斷學術是否存在不端行為的人,他們同樣會面臨類似的指控,而不會面臨類似指控的行政官僚們沒有能力做出判斷。

這就導致很難做出判斷。

“如何評價交大的公告?”

“我就是交大微電子學院的研究生,除了陳進之外,其他公告裏涉及到的學生全部都是沒有背景的學生。這裏的沒有背景是指他們的導師要麽是年輕導師,要麽是不受待見的學生,純屬被丟出來背鍋的。

陳進的研發團隊裏能夠進去的起步也得碩士,還有很多博士。這個名單裏的成員中除了陳進其他人全部都是碩士,漢芯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是碩士?

碩士當主力,博士打雜,你信嗎?”

狐疑社區裏關於漢芯一號的討論一直都是這段時間最熱的話題,匿名回答功能讓論壇裏有很多自詡內部人士發言,大部分內容都集中在對交大公告的質疑上。

現在不是二十年後,華國的互聯網環境還沒有“成熟”到需要把匿名功能取消。

“既然漢芯造假,我就想知道鑒定委員會的院士們會受到什麽樣的懲罰。”

這件事傳統媒體們逐漸開始銷聲匿跡,大家都不太提了,因為主犯陳進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沒收全部所得包括被交大開除,同時還要面臨摩托羅拉的訴訟案件,遠不如後世那樣撈夠了出國。

加上名聲徹底臭了,陳進在華國和阿美利肯想去業界就業都沒有機會,國內沒有半導體企業敢招他,國外企業光是沖著他非法獲取摩托羅拉技術就不會招他。

但是互聯網上關於這件事的討論遠遠沒有結束,反而隨著交大的公告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