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權力交接

華虹或者說國資主導下的半導體公司,他們的主要目標不是企業經營,不是利潤,而是保住自己的位置。

而半導體領域是不可能有什麽穩賺不賠的生意,大部分決策都需要冒風險。

華虹之前想著依賴NEC,結果NEC都日子一年不如一年,連續三年出現巨額虧損,連NEC這樣有著百年歷史的巨頭尚且如此,這就讓華虹更不敢做決策了。

把賬面上的資金拿來擴產說的容易,但是擴產之後虧了誰來承擔這個責任,不和新芯捆綁空有產能很難拿到訂單,不和新芯合作,靠華虹的管理體系,待遇不行管理水平不行良品率上不去,有訂單也有可能虧損。

當然企業也不能不經營,這屬於是耗子鉆風箱兩頭受氣。那怎麽辦,他們對程序合法就會有極其苛刻的要求,把大量精力放在前期可行性研判上,然後中間流程盡可能要求所有領導都要簽字同意。

所有人一起擔責。

這樣程序確實合法,但是流程的冗長導致他們在高度市場化的芯片領域沒有半點競爭力。

從做決定到投產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也就意味著資金浪費了一倍時間,投產之後良品率爬坡比其他公司慢的那就不止一倍,多重因素下利潤低的可怕,甚至虧損也不罕見。

這是華虹的現狀,又不僅僅是華虹一家的問題,目前所有半導體領域的國企都面臨差不多的問題,機制僵化的劣勢在高度市場化競爭的芯片領域展現的非常明顯。華晶比華虹還要誇張。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虹則是想到了,幹脆自己不負責具體經營,把所有生產甩給新芯,華虹只負責資產管理。

也就是說華虹負責出錢,新芯負責管理,大家每年到了點來分賬。華虹從半導體公司變成了金融公司。

後世的能源投資公司就是這類玩法,投資光伏項目但是不負責具體經營。

周新說:“教授,這種要求太過於具體,我肯定沒有你清楚,新芯是否適合把華虹的芯片產能全部接管過來。

不過我倒是有我的想法,這也不失為一條出路,國有企業的資產由民營企業代為管理,對方負責監督和分紅,我們負責具體管理。

之前我們和華虹也好,貝嶺也好,首鋼也好,大家的合作模式就是這樣。

但是像華虹提出的,全部由新芯代管,相當於我們在這種模式上又邁出了一大步,你如果覺得可以,在做之前去問問申海方面的意見,一定讓他們出份文件,表達對類似事件的支持。”

胡正明糾正道:“不是我們去找申海出,而是華虹自己去找申海出。

現在是華虹有求於我們,而不是我們有求於華虹。

老實說,過去兩年新芯科技的合資公司具體經營情況,讓市面上有很多公司想和我們合作,裏面不乏外企,像摩托羅拉和NEC都和我們表達過類似的意思。

我們的選擇有很多,但是華虹的選擇只有新芯,不對,有可能還有中芯。

不過他們就算和中芯合作也沒什麽,因為我們現在的規模已經夠大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苦練內功,而不是持續擴大規模。”

胡正明的經營思路很清晰:“華虹最先進的產能都已經給我們了,他剩下的產能都是落後產能,我們接過來對我們的技術推進沒有太大幫助。

所以華虹要是想把這部分甩給新芯管理的話,他們自己去和申海談,談好之後我們之間再談。”

……

“Jun,恭喜你,成為這家新興巨頭的CEO。”

Matrix的前任CEO西莫已經七十多了,在2004年年初的時候順利退休,在當晚的歡送晚宴上,既是歡送西莫去享受退休生活,也是祝賀雷君即將接過西莫的位子成為Matrix的CEO。

雷君在Matrix當副總裁已經快三年時間,在過去三年裏,他最開始是負責供應鏈管理,後來開始陸續接手營銷,在西莫快要退休的最後半年時間裏,雷君接手了研發。

雷君看著年邁的西莫,“謝謝你,我們聊過很多次,但是我還是感到有些忐忑,對於自己即將接手這樣一家公司。”

西莫臉上的皺紋並不明顯,如果沒有人說的話,外人肯定想不到他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他微笑臉上的五官聚集起來的時候能看出年邁的跡象:

“當年Newman在來找我,邀請我和他一起改變世界的時候,我也從來沒有想過Matrix能成為現在的樣子。

那個時候Newman已經非常有名了,靠著和時代華納的交易手握海量現金,當時我想做手機有錢就行,但是想把諾基亞幹掉,改變手機行業的格局,這不是有錢就能做到的。

只是因為那時候Newman的自信滿滿讓我潛意識裏想要相信他,我也才離開諾基亞沒多久,離開諾基亞的理由並不光彩,算是被人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