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畢業(第2/3頁)

這篇論文作為伯克利的博士畢業論文綽綽有余,至少也是中上水平,只是和周新在矽谷取得的商業成就不太匹配,伯克利電氣工程系的教授們本來以為周新會拿出什麽驚人成果作為博士生涯的成果。

奧德海姆說:“我們一直以來的宗旨都是為學生提供便利,更別說你在矽谷取得的驚人成就對伯克利來說是最好的宣傳效果。

博士階段更多的是自主學習和探索,你在自己的公司也有充足資源來做這件事,沒必要一定得把你束縛在學校,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奧德海姆接著苦笑:“而且Newman要是繼續讓你在伯克利多呆,不知道會有多少教授會被你挖走。

你來伯克利一共五年時間,一共就有五名教授被你挖走,Chenming就不說了,還有Tsu Jae也是被你挖走的,還有其他三位教授。

聽到你要畢業的消息,我都長舒了一口氣,我再也不用到辦公室查看郵件的時候收到某位教授的離職申請了。”

金智潔也是電氣工程系的教授,她為外界所熟知的科研成果是FinFET晶體管,她和胡正明合作,在FinFET上做出了著名成果,但是她並不僅僅只擅長理論研究,同時對芯片工藝也有很深的研究。

其中在2001年發布的論文關於使用簡化工藝制造60nm平面的FinFET更是為FinFET的制造起到了指導性作用。

如果沒有周新,金智潔會一路做到伯克利的副校長,而現在加入新芯科技之後,金智潔為新芯的芯片制造工藝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對奧德海姆來說,胡正明和金智潔都是頂級研究人才,被周新挖走是真心痛。

周新說:“教授,可能你想的比較單純,我離開伯克利也一樣可以從伯克利挖人。

你不應該把這件事想成是一件壞事,正是因為有我不斷從伯克利引進優秀人才,才讓伯克利也有動力從外面引進人才,這樣形成正向循環。

伯克利引進人才,他們在伯克利做出不錯的成果,然後到我的公司來把科研成果變現,這是多贏的局面。”

奧德海姆內心想罵人,但是想到周新的身份,以及後續伯克利還要指望周新多捐點錢,他把話憋回去了:“Newman,也許你說的是對的。

但是你可以考慮一下斯坦福、麻省理工這些學校,他們要麽在矽谷要麽離矽谷不遠。

有的時候一個公司的人才都來自一個地方其實不是一件好事,相同的背景讓他們容易抱團,不利於你的管理,你可以嘗試著從更多的高校引進人才。”

周新的話也有道理,因為周新出身伯克利,導致過去一段時間伯克利的學生在矽谷就業,更容易找到高薪崗位,尤其集成電路領域的博士,那是相當熱門。

因為對於伯克利集成電路領域的博士來說,新芯科技相當於保底offer,你有了保底offer之後自然更容易和其他公司談價,把價格談高。

奧德海姆從伯克利的畢業生口中聽到過類似的事情,加上周新之前的成就,這讓奧德海姆對周新很有好感,如果周新能不從伯克利挖人那就更好了。

“教授,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會認真思考你的建議的,我之前也嘗試過從斯坦福和MIT挖人,但是和從伯克利挖人相比,效率要低得多。”周新調侃道。

“還是很感謝伯克利能給我來深造的機會,98年的時候如果不是伯克利發了邀請給我,我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我會以新興慈善基金會的名義給電氣工程系捐一億美元的。”

伯克利是公立院校,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社會捐贈和其他頂尖高校比起來算少的,當然即便放在私立頂級高校,1億美元的捐贈也很多。

對周新來說,以慈善基金會的名義捐也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這是雙贏。

誰輸了?稅務部門輸了。

奧德海姆這下露出真心笑容,起身和周新擁抱:“Newman,感謝你的捐贈,電氣工程系之後有哪些教授能力可以,我到時候發郵件告訴你。

甚至他們喜歡什麽、想要什麽、興趣愛好是什麽,我都可以告訴你。”

1億美元,指定捐贈給系,還沒有指定用途,奧德海姆能整出20個永久教職出來,走5個算什麽。

奧德海姆心想,還好之前無論周新做了什麽,他都是笑臉相迎,這下終於爆金幣了,1億美元已經很大手筆了。

周新伸出手和奧德海姆握手:“教授,那我們說定了,未來歡迎伯克利的人才來我的公司工作,我旗下的公司也會永遠歡迎伯克利的畢業生。”

周新旗下這些公司,高校最多的就是伯克利和燕大,如果只是算在阿美利肯地區的雇員數,伯克利還要比燕大更多一些。

周新在伯克利就讀的虹吸效應過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