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希望(第3/3頁)

“另外我可以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從很早開始半導體行業被霓虹、歐洲和阿美利肯主導,但進入到21世紀之後,半導體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霓虹在半導體領域的存在感不斷減弱。

我認為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有阿美利肯的貿易監管,讓霓虹在半導體出口上面臨很大的劣勢,這種劣勢在和高麗企業競爭的時候格外明顯。

本身高麗的成本就比霓虹低,再加上阿美利肯的貿易監管。

因為新芯科技旗下有小米電子,小米在進行供應商管理的時候發現,同樣的芯片,高麗的報價能比霓虹低70%,霓虹的品質能比高麗的好70%嗎?

恐怕不行吧。

這導致了霓虹企業在出口端是沒有競爭力的,這點我認為霓虹需要和阿美利肯重新簽貿易協定。”

阿美利肯的貿易監管幾乎是致命傷,這讓三星和海力士逐步蠶食霓虹半導體的傳統優勢領域。

“第二就是國際趨勢是芯片制造和芯片設計分開,霓虹在芯片制造領域較為薄弱。

彎彎地區有聯電進行芯片設計,有台積電進行芯片制造,新竹科技園區離申海也很近,如果單論飛機的話兩個小時就夠了。

彎彎地區的芯片制造和華國之間關聯的非常緊密。阿美利肯和高麗都是自成體系,矽谷自身就有芯片制造企業和芯片設計企業。

而霓虹和華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就很淺,幾乎是站在上遊原材料和設備供應商的角度進行合作,霓虹的芯片設計寧願找矽谷也不考慮和華國的芯片制造企業合作,這導致成本就更高了。

當然根據我知道的一些情況來看,因為這兩年大家都沒錢,所以霓虹來張江談合作的芯片制造企業慢慢在增加。

最後就是霓虹的數字化產業落後,這也是很致命的因素,在智能手機時代,我好像沒有怎麽聽到霓虹企業的聲音。”

胡正明說的很坦誠,都是霓虹半導體現實存在的問題。

在座記者心裏都閃過一個念頭,不愧是新芯集團的總裁,對霓虹半導體的現狀總結的如此到位。

對胡正明來說,我都打算從霓虹這裏進貨了,能不把你們給調查清楚嗎?

ASPLA你們霓虹芯片制造最後的希望都能賣,其他想必也能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