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一個被擺上貨架的將會是?(第2/3頁)

爾必達和瑞薩是NEC、日立和三菱半導體業務剝離出來之後成立的兩家公司,其中爾必達繼承的是這三家公司的DRAM業務,也就是存儲芯片,而瑞薩繼承的是其他板塊業務,以汽車和消費電子芯片為主。

因為霓虹汽車行業的強勢,所以瑞薩沒有像爾必達那樣破產,而是一直好好的存活到了現在。

而且瑞薩因為和汽車、消費電子相關,因此他們獲得的扶持力度也遠超爾必達,金融危機結束後,爾必達從產經省拿了300億日元,瑞薩拿了1400億。

當然一旦霓虹的汽車產業被打垮,瑞薩也難逃破產命運。

一刻都沒有為ASPLA的被收購而感到高興,下一個目標爾必達正在路上。

借助金融危機,新芯離來霓虹進貨的那一天越來越近了。

……

“台積電的競爭對手正在加速崛起”

新芯收購ASPLA完成後,最為著急的要屬於彎彎地區的半導體從業人員以及媒體。

“台積電曾經是芯片代工領域絕對的王者,但在近期面臨來自華國芯片代工產業迅速發展後,台積電在芯片代工領域的領先優勢已經損失殆盡。

芯片工藝被競爭對手新芯反超,芯片客戶被中芯國際、新芯、華虹等分散訂單,芯片需求減弱,種種因素綜合起來讓台積電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日,新芯科技完成對霓虹芯片制造企業ASPLA的全資收購,而台積電則通過了21世紀以來最大的裁員方案,新芯在資本上的優勢進一步體現,此消彼長的態勢變得愈發嚴峻。

對於台積電來說,他們需要正視從被挑戰者到挑戰者的地位轉變。”

這是彎彎某個商業雜志上發表的封面文章,他們認為台積電的劣勢已經很明顯了,需要提高警惕。

問題在於台積電自己難道不知道嗎?台積電和新芯之間的攻守之勢逆轉,不是靠主觀意願就能改變的。

如果說霓虹媒體用霓虹半導體制造最後的榮光被收購的眼光看待這件事,那彎彎媒體就是以完蛋台積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當然現在不是2018,而是2008,彎彎除了半導體以外的優勢產業還沒有一一被大陸吞噬,半導體只是彎彎優勢科技產業之一。

因此他們的危機感還沒有那麽強烈。

如果十年之後,中芯國際在營收和工藝制程上雙雙超過台積電的話,怕是彎彎全島都睡不好覺。

新芯收購ASPLA被彎彎大肆報道,重視程度甚至要比霓虹媒體還更誇張。

彎彎博主的態度則是更加悲觀:

“台積電在去年1月份的股價曾經有一點相對強勁的走勢,但是在1月17日之後一路走跌,和當時的高點相比,已經腰斬,今天新芯科技收購ASPLA的消息出來後,我認為今天晚上美股開盤後,台積電的股價會迎來一個大幅度的低開,創下歷史性的低點。

我是一個商業博主,經常聊一些股市相關內容,這導致我PO文下面經常有讀者問我台積電跌了這麽多,是否到了一個可以入手的交易點位。

當然由於最近金融危機越來越誇張,即便在1月的時候美聯儲一次性降息75個bp,創下近25年以來最大降幅,也沒有讓美股市場有所好轉,資產規模高達4000億美元的貝爾斯登甚至傳出要破產清算的傳聞,這些恐怖故事導致沒人想著抄底的事情。

但我想借新芯科技收購ASPLA的這個時間點來和大家好好聊聊台積電什麽時候才算是底部,什麽時候才到了可以交易的點位。

老實說新芯非常厲害,從企業本身的經營實力到研發實力再到資本運作,都非常厲害,台積電和新芯差在了資本運作上。

大家都知道新芯成立的時間比台積電更晚,但他通過和華國國有資本創辦的晶圓廠合作,實現了產能的飛速擴張,這套模式取得成功後,新芯開始和淡馬錫、紅杉、高盛這些國際資本合作,繼續擴張產能。

建一座晶圓廠的成本是10億美元,新芯自己只需要出1億美元,在最近這兩年甚至更少,只需要幾千萬美元,而且這還不是杠杆,這些資金是零成本的,這是投資。

台積電建晶圓廠同樣是靠銀行的錢,但是銀行的錢有成本,即便我們政府給台積電政策上的優惠,成本最低也是4個點起,新芯拿的是投資的錢,投資的錢是零成本。

貸款的錢有還款壓力,有利息壓力,投資的錢也有弊端,弊端就是你得給股東進行分紅,當然風險也分擔出去了。

借助這種模式新芯實現了快速擴張,僅僅花了三年時間,從產能上就追上了台積電。

我和很多芯片產業的從業人士聊過,他們能不能采用類似的方式進行擴張?為什麽這套模式只有新芯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