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融危機(第2/3頁)

沃倫·詹森作為實際上的操盤手,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利益交換:

“老板,這是一筆交易,我們幫助Obama獲得了他想要的,他也需要幫我們獲得我們想要的。

真誠地說,我覺得他給的還不夠,如果不是出於對華國資本的警惕,我們能開出的價格比美洲銀行更高。

美林應該被新興投資收購才對。”

雷曼兄弟銀行破產是金融危機的標志性事件,美林銀行被收購同樣是標志性事件。

美林證券是全球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地位不會比高盛差到哪裏去。

但是因為金融危機期間的巨額虧損,他們被美洲銀行以50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

新興掏不出這麽多現金,但是美洲銀行同樣掏不出,他們能拿出這麽多現金完全是財政部為美洲銀行提供了高達450億美元資金和債務擔保,相當於美洲銀行自己只需要掏50億美元。

這點錢新興投資完全拿得出來。

要知道美林證券有貝萊德一半的股權,就是後世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美林在此時管理的總資產規模超過了1萬億美元。

“哈哈華盛頓怎麽可能允許美林證券被華國人收購,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要學會知足,能夠收購道格拉斯國民銀行已經夠了。”周新倒是很樂觀,因為他知道,無論如何美林都不可能輪到他。

要知道美林證券的口號可是“美林看好美利堅”,如此愛國的口號,那可比眼裏只有錢的高盛要根正苗紅得多。

華盛頓怎麽可能允許這樣一家金融巨頭被華國人收購。這就好比華國不會允許華為被外資收購一樣。

NewPay能收購道格拉斯對周新而言,已經是意外之喜了,他不太看重收購銀行的規模,最重要的是展業規模,道格拉斯的銀行許可是全國展業,展業範圍還包括了楓葉國。

在NewPay的加持下,它能發揮出1加1遠大於2的效果。

沃倫·詹森本來想提彼得在NewPay呆了太久,他又覺得這個時機提不太合適,因為NewPay剛剛完成收購道格拉斯,正面臨著整合新的業務,擴張新的業務版圖。

雖然詹森認為NewPay能收購道格拉斯,他的功勞至少占了百分之八十。

“Obama上來之後很有想法,保爾森沒有被Obama趕走,根據我得到的消息,保爾森依然會在新的內閣占有一席之地。

他們之前制定的高達7000億的救市計劃得到了Obama的認可,象黨也支撐不住了,這一方案應該會很快通過國會。

我們抓住了難得的時間窗口,順利完成了道格拉斯的收購。

另外根據華盛頓的消息,聯邦政府打算給花旗銀行超過三千億美元的債務做擔保,同時給花旗提供兩百億美元的補助和兩百五十億美元的授信額度。

可以說,聯邦為了讓花旗銀行不爆,已經用盡了所有辦法,我們在得到消息之後已經提前在上周的時候買入了50億美元花旗銀行的股票,預計在聯邦救助政策公布後,會為我們帶來超過百分之三十的收益。”沃倫·詹森說。

這就是大銀行和中小銀行的區別,大銀行,各國政府都是會想盡辦法保證你不垮,中小銀行則不然,因為大銀行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在華國也一樣,存錢往大銀行存,利率是低了點,但是安全系數高了不止一個等級,在存量時代,和搏高回報相比,保住本金最重要。

這則消息同樣是驢黨回報周新的一種手段,比如說召集金融領域的知名人士們召開內部會議,然後把聯邦下一步打算幹嘛透露給大家,大家再根據內幕消息去交易。

這種明面上的操作即便被曝光也無所謂,我們只是討論危機應對措施,我們並不是只討論了這一種危機應對措施,只是最後聯邦選擇了這一種,我們在開內部會議的時候並不知道聯邦會選這一種。

至於你問我為什麽能通過結果倒推過程,根據下一步聯邦的政策去做這樣的交易決策,問就是水平,問就是大師的眼光。

橋水基金,就是後世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他們最近被紐約時報一頓曝光,說他們是騙局。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利歐,寫了一本叫《原則》的書,這本書裏講了他的各種交易思維,但是實際上達利歐和橋水的優勢是他和各國政要的關系,這些關系讓他能知道甚至是影響華盛頓的決策,從而做出正確的交易決策。

國內自媒體報道,說什麽橋水基金是龐氏騙局,實際上紐約時報的原文明明是“橋水不是龐氏騙局”,紐約時報那個作者只是認為橋水是騙局,橋水的經營策略和宣傳不符,這是虛假宣傳。

連頂級大佬都靠內幕消息來做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