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產學研協同(第2/3頁)

華國給阿美利肯供給的低價商品屬於是塗裹著蜂蜜的毒丸,不吃,通貨膨脹會造成整體局面的失控,吃下去,會培養龐大的競爭對手。

華國是和過去聯邦面對的都截然不同的對手。

現在意識到華國是對手的阿美利肯專家、學者和政客越來越多,阿美利肯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政治期刊之一,也許沒有之一,《外交政策》從2007年以來裏面的文章就兩個主題,金融危機和華國崛起。

以往的話題幾乎都消失不見了,中東、歐羅巴聯盟、俄國等等,這些內容即便有,也沒有給多少版面。

沃倫·詹森說完後,吳世強接過話來:“和阿美利肯不同,華國的金融危機更多是因為外因。

華國本身的金融政策是極端保守的,政府、居民的負債率都很低,對於金融機構的監管很嚴,居民主要理財手段依然是儲蓄,居民整體的金融市場參與度非常低。

所以華國金融危機主要是體現在外部市場持續收縮,阿美利肯、歐羅巴、霓虹、高麗這些傳統外貿國家和地區需求一直在減少,外貿企業過得特別艱難。

大家應該都知道新興投資是阿裏巴巴的主要股東,我們從阿裏巴巴第一輪融資就參與進去了。

而阿裏巴巴也是全球範圍內首家和NewPay聯手,從事外貿確權的企業,我們從阿裏巴巴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來,外貿確權給阿裏巴巴帶來的收益首度出現下降,降幅甚至超過了百分之十,這對一家依然在高速增長期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難看的數據。

外貿行業非常悲觀,在這種情況下,華國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拉動內需。”

華國的人口,讓每次金融危機和增長乏力來臨時,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拉動內需,華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外貿、出口和消費,消費一直是很乏力的。

消費乏力一直有各種分析,分配模式導致、房地產消耗了太多居民的消費能力、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群體不敢消費等等。

這些都有道理,但是無法覆蓋全貌,而且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房地產消耗消費能力還不存在,大家都認為應該靠改善分配模式,提高工資標準來拉動內需。

“剛剛無論是詹森先生還是吳總,對華國和全球金融危機的解讀都非常到位,最近華國也推出了對標阿美利肯7000億美元的一攬子政策,包括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鐵路公路機場建設等。

二位如何看待華國的一攬子政策,它和阿美利肯政策之間的區別,以及是否能夠幫助華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率先走出金融危機?”

這問題詹森不了解,如果不是具體負責投資華國事物的金融從業者,是不會了解華國想要采取的政策,更不會了解華國經濟的具體數據。

吳世強就很了解了:“其中一共提了10條,我就不一一贅述。

我先簡單說一下兩者的區別,華國和阿美利肯的救市計劃截然不同,阿美利肯的7000億美元全部都要拿來保住他們的大型金融機構,花旗從美聯儲那裏拿了450億美元,其他幾個大銀行,像富國、美洲、摩根這些,每一家都拿了200億。

這只是商業銀行,還有保險、基金、證券等等,阿美利肯要為整個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保住這些大型金融機構不倒,造成系統性風險。

而華國面臨的問題不同,華國的救市計劃是要保就業、保民生,因為華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有限,我們不會面臨和阿美利肯那樣的問題。

我們更多還是希望通過這10條計劃來拉動內需,讓企業能活下來,讓居民能找到工作。”

和阿美利肯相比,華國地方債規模龐大,但是中央的債務一直是非常低的水平,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最低的那一档。

“這10條政策裏最重要的是基建,基建關系到上下遊最多的產業,可以迅速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創造內需。

而我比較關注的是兩點,一個是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看具體落實情況,這有助於擴大內需,對新興來說,我們可以投資一些消費行業的企業,這是我們之前從來沒有投過的標的。

另外一條就是鼓勵自主創新,支持高技術產業化發展和技術進步,新興一直都在做這件事,有政府層面的扶持後,我相信華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會更快。

大家都知道新芯科技是芯片行業的巨頭,同樣知道新芯科技深耕申海地區,和申海乃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高校都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產學研機制。”

在申海和燕京的支持下,新芯和申海市的地方平台公司、中央的投資公司一起聯手成立了產業轉化基金,篩選長三角地區有工業化潛力的項目,然後投資,並且幫助這類項目和企業合作,將實驗室技術轉化成工業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