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氏發展壯大的真根基所在!(第4/7頁)

“你可知道,淩雲聖地聖主是何等身份?在大乾,那是唯一一個可以和大帝平起平坐的大人物。”趙惜晴沒好氣地瞟了她一眼,“此等人物,哪怕在寒月仙朝都是可以橫著走的。”

“我知道啊,淩虛境還是很強的。”王璃慈認真地說著,拿起烤龍肉再次大口大口愉快地啃了起來,“不然我還真沒有把握能鎮壓四叔大魔王。”

“……”

在趙惜晴看來,淩雲聖地之主非但要修為絕頂,同時還要肩負起協助大帝守護大乾的重大職責。

若是真給這憊懶丫頭當上聖地之主,咱大乾弄不好別亡國了。

別看她人不在大乾,可是對大乾還是很有感情的。在這一瞬間,她真想抽回王璃慈手裏的龍肉,免得資了敵。

……

平安鎮。

這是個奇跡之地。

短短七十年間,這裏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許多經歷了這一切的平民老人們,都趕上了好時代,賺出了豐厚的身家,娶妻生子,繁衍後代,一輩子雖辛苦,卻也值了。

靠著努力,他們拼搏出了,擱在以前幾代人都積攢不出來的財富。

退休後的老人,含飴弄孫之時,自然免不了誇耀自己這些年的成就,什麽“平安鎮的堤壩是我修的”,“我參與了守哲關的建設”等等。

但是這些老人們更在意的,還是家裏孩子們是否有出息。

如今王氏各大產業愈發強大,在相關領域內的名頭也越來越大,能在其中擔任骨幹要職,已經和數十年前可憑著滿腔熱血去闖不同了。

隨著王氏族學的不斷擴招,以及各村各地村學星羅密布地成立,基礎教育已經基本在王氏所轄範圍內得到了普及化。

王氏主宅內的家仆,以及各大族產中的招人標準,已經明明白白地寫清楚了,從大乾隆昌歷三千兩百十五年起,八年制王氏義務教育畢業已經成了硬性標準。

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而一些重點培養的精英管事,或是高級技術人才,更是需要考取王氏族學,並接受相關專業領域的學習和考核。

若是成績非常優秀者,便有機會進入王氏的大力栽培名單中,甚至不惜耗費珍貴的啟靈丹,亦或是淬血丹等,將其培養成玄武修士,未來便是成為靈台境修士也有可能性。

如此,便可魚躍龍門,由平民一舉沖入雲霄,成為高高在上的玄武修士。若有機緣成就靈台境,那就更了不得了。

要知道,外地那些尋常的九品世家,家中老祖才是靈台境。

不知不覺間,對教育的重視,就已經深入到了所有王氏下轄平民們的骨子裏。在家裏面,讀書好的孩子們會備受寵溺,而讀書不好的孩子,自然少不了家長們的責備和打罵。

畢竟,學習不好,這輩子就只能是混底層的命。

而哪家孩子若是能考入王氏族學的總部——【珠薇學院】,那就是足以光宗耀祖的事情。

若是能進入各大精英班,便是魚躍龍門之事,甚至能從小就和王氏直脈,嫡脈的公子小姐們一起讀書。

老孫頭。

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

當年他父母年輕的時候,遭遇了一場大水患,一路逃難到長寧衛,幸好被王氏收留,才免了顛沛流離的命運。

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裏,他父母參與過河道疏浚,河堤加固,梯田開發等等工作,還住過一段時間難民棚,但他們卻並不覺得艱難,反而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因為王氏跟其他世家大族不一樣,他們是真的在把老百姓當人看。

在王氏的地盤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克扣工錢,欺淩老百姓的事情。就算有管事的敢亂來,也會在第一時間被揪出來,按照族規處罰。所以,在王氏的地盤上,老百姓都格外有安全感。

而哪怕是再弱小的流民,只要肯幹活,也能憑本事吃飽飯,未來自然也就有了奔頭。

父母因工作而相遇,成親。他們在辛苦攢錢同時,又向【王氏錢莊】貸款買了一套【王氏一建】開發的洋灰房,不多久便誕下了老孫頭,從此一家人就在平安鎮紮了根,落了戶。

如今,老孫頭父母早已經故去,老孫頭也老了。

不過,他這輩子最得意的事情,不是在寸土寸金的平安鎮攢下了幾套房,也不是在新安鎮攢下了一個新開發的百畝小院兒,而是他生下的眾多子子孫孫中,出了一個考上“王氏珠薇學院”“煉器精英班”的小孫兒。

僅憑這一點,老孫頭如今出門散個步都是昂首挺胸,邁著八字步兒。

一眾老夥計們見了他,也都是羨慕不已,熱情非凡,都是順著他捧著他。

誰讓老孫頭家祖墳冒青煙,出了個能考上精英班的孫子——孫小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