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飛焰地最後的機會(第2/4頁)

只要沉得下氣,飛焰地根本就不需要去打輿論戰,自然而言就可以贏!

但,真的沉得下氣嗎?

很難。

因為就在這時,銀峰領的第二波攻勢出現了。

這一次,是銀峰領的大規模廉價商品傾銷。

特意針對阿巴薩羅姆血系七地,銀峰領通過原本的‘西部山脈豁口’這一軍事重地,也是如今兩國交流的一個端口,搭建了一個位於國境線外側的大型市場。

這個市場,不賣什麽奢侈品,賣的就是各種日用產品和各類家具電子產品,甚至還賣大量廉價生鮮糧食。

廉價到了什麽地步?

廉價到了哪怕是跨國交稅,買東西也更劃算的地步!

這並不奇怪,因為飛焰地內本就缺少優質耕地,糧食壓力本就很大,尤其是新鮮蔬果,除卻少部分地區能平價購入外,其他地區大部分都相當昂貴。

至於肉類蛋白質等攝入,飛焰地多以魚和豆類為主,真的能天天吃肉的人,在飛焰地絕對算是富人。

而各種實用家具,譬如說電風扇,除濕器和驅蚊藥劑等,更是得到廣大飛焰地民眾的好評——他們那地方的氣候類似於南嶺,一樣炎熱潮濕多蟲,類似的產品一直都是市場剛需,但奈何會制造這些器具的大多都是學識之都,而學識之都是用特產的價格賣,昂貴非常。

銀峰領則是正常商品銷售,削減了一些功能和效率,大批量量產販賣,薄利多銷,一瞬間就攻占了飛焰地內幾乎所有目標用戶群體,將銀峰領商品‘便宜實用’的標簽打在了所有人心上。

可最恐怖的還不是這個。

最恐怖的是,銀峰領大力扶持飛焰地本地工坊,投資在飛焰地生產,建立了大量工廠作坊,制造了極多工作崗位。

並不是建設分公司,而是真的教導本地人如何制造屬於自己的生產線……但如何教導呢?技術水平可沒有那麽容易提起來,哪怕是想要教學,飛焰地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教學。

所以,這些工廠核心工人以及技術人員,甚至是所有工坊高層,都得去銀峰領‘留學’。

而這些留學的人,在見識,體驗了銀峰領的生活後,願意回到飛焰地的,都可以說是極其愛國的了。

但再怎麽愛國,他們也都會承認,如今的飛焰地距離銀峰領實在是相差太多。

而且,銀峰領也的確極其友善。他們在銀峰領的所見所聞,感受到的一切文明秩序,都讓他們感到深深地嘆服。

商人是逐利的,但銀峰領不要利,只要名。

到了這一地步,飛焰地內部的輿論媒體幾乎已經無法和銀峰領的輿論軍團比拼影響力了,甚至有很多飛焰地媒體被銀峰領所收買,成為了他們的喉舌。

但這喉舌,也不需要他們昧著良心說一些純粹的謊言——他們只需要配合銀峰領輿論軍團的步調,發一些銀峰領軟文,亦或是反思飛焰地的體制問題之類的文章即可。

最終一擊,是來自銀峰領的‘網絡’。

終端網絡。這起源於迦南摩爾,後傳到帝國等地,最終在銀峰領發揚光大的網絡管理系統,正是銀峰領急速壯大的關鍵。

雖然其他勢力都很清楚銀峰領真正的超速發展原因是伊恩·銀峰本人,還有伊奈迦二世的遺產,但終端網絡也的確讓銀峰領用極少數人就管理了大量人口,這種輔助管理的道具毫無疑問是不能放棄的。

飛焰地也是如此。實際上,在777年宣言之前,飛焰地就已經通過種種手段得到了終端網絡的制造方式,他們和靈械教團有合作,在這方面的技術水準其實不低。

而隨著時間推移,飛焰地內部的終端也逐漸開始擴散,雖然目前仍然是中產階級才能使用的貴重物品,但銀峰領發明的小型手表型終端便宜實用,便攜簡易,很快就加速了飛焰地內部的終端普及。

這一普及,可就不得了。

在飛焰地,很多人其實是不知道有錢人和有權者是怎麽生活的——就像是帝國的偏遠地帶那樣,很多人在窮困的地方生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居住的世界其實是個後啟示錄終世紀文明所在地,他們不知道帝都有多大多高,也不知道移動王庭多麽恢弘壯闊。

可現在,隨著終端網絡的普及,最底層的人,也能知曉世界另一頭其他人的生活。

很快,銀峰領宣布九年義務教育的又半年後,泰拉778年的春末,輿論攻勢的最後一波拉開序幕。

感謝前紀元文明和迦南摩爾早就做好了的諸多功能,伊恩甚至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就能輕松在原有架構上創造出大量他熟悉的功能,視頻上傳這種他甚至可以直接用泰拉之心做服務器,誰禁都不可能禁的掉,主打一個真實生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