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3/4頁)

“山長說的哪裏話?若是那些失蹤的學子未曾離院,他日吾等也算同門兄弟。

此事今日學生既然聽到,那便會放在心上,日後若有發現,一定第一時間告訴山長。”

“好。”

翠微居士輕輕點頭,可是心裏卻並不報什麽希望。

畢竟,這件事連京兆尹府接了後,都覺得棘手無比,徐小友還是孩子呢……

徐瑾瑜沒想到今日回到書院後,會得到這麽一個消息。

西宿書院,莫不是吃學子的?

動機為何?目的為何?

徐瑾瑜本就覺得西宿之事十分奇怪,只是沒想到這背後還有這麽多曾經的東辰學子的失蹤。

不過,這裏面只有三名本地的學子,且徐瑾瑜匆匆一瞥之時,那些學子大都是人際關系較為簡單,且家族無力的學子。

這證明那些人還是有些顧及的,但若是按照韓峰上位的時間來算,不知十年間,會讓這件事演變到什麽地步。

徐瑾瑜心中有些擔憂,可此事仍是一團亂麻,他需要找到線頭。

十年舊案至今,該有的線索只怕早就隨著時間,消磨的一幹二凈了。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他可以耐心等。

徐瑾瑜捋了捋思緒,將這件事記下,隨後又開始投入學習之中。

將基礎的四書五經,以及歷年考題仔細研讀之後,徐瑾瑜開始盯上了東辰藏書樓的雜學。

說是雜學也不全然是,畢竟博覽群書對於讀書人來說,是職責所在。

曾經在承乾年間,有一位主考官家學淵源,所出題目涉獵頗雜,不知多少學子折戟沉沙。

那一年,是該地被錄中學子最少的一年。

幾乎,顆粒無收。

徐瑾瑜不能保證自己以後遇到的主考官都在範圍內出題,所以他需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回到了東辰書院之後,徐瑾瑜又回歸自己曾經四點一線的生活,只不過因為手中攢著的星星太多,所以夥食大大改善。

但,因為他太卷的原因,導致一眾同窗不得不被逼的更卷起來。

以至於,原本只有徐瑾瑜和宋真的舍管夜裏會點燈到子時的情況,現在已經蔓延至整個乙級。

就連林濃熙先生聽著這件事,都沒有繃住自己嚴肅的臉,和雲蕭先生咬耳朵說起此事。

不過,林濃熙是怕這些學子太卷,傷了身體。

卻不想,雲蕭聽了這話,只幽幽道:

“山長早就讓小吳大夫這兩日開始研究藥膳,說是聽當初徐瑾瑜說什麽他日我東辰學子,皆能榜上有名,精神振奮。”

林濃熙:“……”

……

東辰書院的學子們就新版五三卷生卷死,畢竟這五三誰做誰知道好!

可東辰書院之外,這本大盛開天辟地頭一遭的科舉學習書,卻是無人問津。

青山書局乃是東辰書院下轄書局之一,以往書院裏的先生有詩文、填詞等作品出版,都會在青山書局出售。

而東辰書院聲名赫赫,自然少不得那等無緣進入書院,卻仰慕書院的讀書人的追捧。

“呦,掌櫃的,今個有新書啊?是哪位先生的大作?是林先生的經論,還是洛先生的詞?”

來人興致頗高的在架子旁端詳著,掌櫃知道此人,他名喚李章,京城人士,家裏小有家財,一直仰慕東辰書院盛名,年年去考,年年不得入。

於是,平日也只有從青山書局購置一些書籍,聊以慰藉了。

當然,李家自然不會放著兒子耽擱,所以李家早早就將李章送入官學,還私下請先生教導,但李章依舊對東辰書院念念不忘就是了。

“這本書啊,可是由翠微居士親自作序,以勉勵科舉學子更上一層樓的,李郎君有興趣可以看看。”

“噢?竟是翠微居士親自作序,那我定要買下的!”

李章說著,便迫不及待的付了銀子,也等不及回家,就靠著櫃台認真的看了起來。

這本書很厚重,卷首乃是翠微居士親自作序,行文清麗脫俗,字句珠璣,李章細細讀完,只覺得余味悠長。

只不過,翠微居士這序為何是勸學之意?

李章懷著疑惑,重新翻看了一下扉頁,這才發現了奇怪的地方:

“徐瑾瑜……這名字怎麽沒有聽過?東辰書院莫不是重新請了先生?

不過,能被東辰書院請入的先生,一定有其特殊之處吧?也不知這位先生擅長什麽?”

李章一面低語,一面翻看正文,隨後直接愣在當場。

他是要感沐東辰先生的文氣熏陶的!

可是現在這給他看了個什麽東西?!

只看這題目,他還以為自己夢回科舉了!

可不幸的是,他雖然自負學問,可卻在取得秀才功名以後再無寸進,就連官學的先生也說他是學問到了,可時運不濟。

以至於,這件事對他打擊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