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4/4頁)

“天殺的雜碎!這種腹背受敵的憋屈老子這輩子都沒受過,都給老子等著!”

徐瑾瑜看到這一幕,也不由搖了搖頭。

嘖,侯爺這火氣還真大。

從錦州至寧州,這條路徐瑾瑜來時走了小半月,不過對於歸心似箭的趙慶陽等人來說,他們直接將這個時間縮小了近三分之一!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一場意外的來臨,讓原本面上足夠支撐的軍糧,一下子縮水。

事情發生在五日後,將士們照舊在營地附近巡邏,但隨後就發現了一個老邁的身影,猶猶豫豫的靠近。

因為將士們都知道自己這段時間之所以可以苦苦支撐,也離不開百姓們的幫扶,是以很是和善的上前詢問:

“老人家,這冰天雪地的,你這是要去哪兒?”

老者看著將領,囁喏了兩下,想要說什麽,但隨後一個老婦人就從後面趕了過來,拉住老者的衣裳:

“老頭子,你還真跑過來了!快跟我歸家!軍爺,我家老頭子這裏傻了,他說什麽你就當沒聽到!”

將士有些不解,那老者看了一眼老婦人,小聲道:

“我,我不傻。”

“閉嘴!說你傻了你還當自己聰明是吧?往回走!少給人家添麻煩!”

老者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任由老婦人踢拉硬拽,將士連忙上去勸道:

“婆婆,婆婆,您別生氣了,有什麽話您慢慢說就是了,要是有我們能幫上忙的,您只管說!”

而也就是將士這句話一出,老婦人眼淚一下子溢了出來:

“你看看,你自己看看,這麽好的孩子,沒有他們我們能不能活著還不知道,你怎麽能,怎麽能……”

老者沉默著,隨後緩緩道:

“我,我不說了,咱回,咱回家。”

隨後,二人便相攜著離去,將士看著兩位老人家的背影,百思不得其解,隨後將這事兒報於武安侯。

武安侯遂命人前去探查,這才知道,原來在前日的夜裏,因為風雪過大的原因,導致玉郡一部分靠山百姓的房屋被滑落的積雪壓垮。

雖然百姓們眾志成城,將被壓百姓救了出來,可是玉郡百姓的糧食本就不充足,這些受傷的百姓現在正面臨無糧可吃,無房可住的境地。

而那兩位老人家,則是因為外嫁的女兒遭受了這場劫難,被夫家直接送了回來,不得不來軍中看看能不能將借出的糧食討要一些,度過危機。

武安侯得知這件事後,第一時間便讓主計將軍中的余糧從上到下統計了一遍。

“現在,所有糧食都在這裏,因為一部分做成幹糧,讓兄弟們帶著趕路了。是以剩下的這些足夠將士們撐三日……”

這個撐,指的是湯泡飯,湯多飯少的度過這五日。

而根據武安侯的人調查得來的信息,本次受災百姓已逾千人。

等到當日下午的時候,玉郡太守來信,詢問武安侯可否還一批糧食,讓百姓度過難關。

玉郡,是寧州當初捐糧捐的最多的一個郡。

而且玉郡本就是最受越軍所害的一個郡,每年產出的糧食除去稅收,也不過堪堪果腹。

之前捐糧,更是百姓們在心裏算了又算,除了留下足夠自己活下去的糧食外,都一股腦的捐給衛家軍。

他們清楚的知道,若無衛家軍,則無萬家人。

一邊是糧食緊缺的大軍,一邊是有相助之情的百姓,武安侯愁眉不解,遲遲無法決定。

而之後,玉郡太守也覺得自己這個請求有些過分,畢竟衛家軍有沒有糧,他太清楚了。

於是,他又再度來信,告知武安侯不必理會上一封信件。

可武安侯卻知道,能讓太守如此,也是玉郡到了極限。

“徐小郎,依你之見,糧食還有多久可以運到?”

“最多五日。”

徐瑾瑜在心裏估算了一下時間,如是說道。

武安侯深深的看了徐瑾瑜一眼,道:

“好!來人,先運三千斤糧食給受災百姓送去,告訴玉郡太守,衛家軍不會讓任何一個百姓餓死!從今日起,衛家軍全軍一日兩餐!”

再難撐,也要撐到糧食送到。

只不過,這一次和他們一起撐的,還有一群可憐的受災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