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聲名鵲起(第2/3頁)

“什麽【太子爺情陷淺灣,密會友人三天兩夜。】、【趙生太子東做慈善,體諒狗仔贈水數瓶。】。”

“連我媽都問是不是真的,她的麻將搭子知道我們一塊做這個寶莉灣,我不做這個人脈都沒有太太願意跟她打牌啦,說她藏私不地道。”

趙聲閣和陳挽:“……”

方諫看不慣這幾個人關鍵時刻還在閑聊八卦,就拿著測繪圖過來,老師揪學生仔似的說:“哎你們幾個別說這些有的沒的了,關於汙染指標的問題我要再給你們說一下,到時候那些環保衛士肯定抓住這個不放……”

“……”

臨近登機,趙聲閣告訴陳挽:“畢業那次出去,我是從前面那個登機口出發的。”

三十七號,國際航班登機口

陳挽看著他,頭皮有點發麻,喃喃:“知道智軒賣我,但沒想到賣得這麽幹凈。”

趙聲閣看著他的表情,終於滿意了。

在飛機沖上雲霄的空鳴聲中,閉著眼養精蓄銳的陳挽聽見趙聲閣握住了他的手,低聲說:“以後我給你送飛。”

陳挽彎了嘴角,在九萬裏的高空上,反握住他的手。

趙聲閣經歷過很多場路演,這是有陳挽的第一場。

他照舊居於幕後,目送陳挽走到聚光燈和鏡頭前,陳挽一回頭,就能看到他沉著的目光。

首場路演說順利也順利,說曲折也曲折。

先是商海中巾幗不讓須眉的徐之盈女士怒懟了一個問她能成為寶莉灣這樣巨頭項目公關負責人是否因為和趙生關系匪淺的加國記者,又含毫不留情諷刺了一個問她未來婚嫁工作生活如何平衡這類無聊問題的大胡子。

陳挽莞爾,心中為她鼓掌。

然後是方諫為質疑他們科研水準未達到國際標準的美記上了半個小時的洋流學高階課,從洋流測控技術講到深海作業自動化……

“……”

不依不饒的記者碰上方諫,就是秀才遇上兵,所有的含沙射影和胡攪蠻纏都被方博士高深艱澀的物理課堵住了。

於是記者又把突破口轉向徐之盈。

陳挽不意外外媒的咄咄逼人和故意刁難,未來的對抗很大程度就是資源戰,寶莉灣項目不僅在國內是頭部手筆,即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個令人矚目、甚至是警惕的浩大工程。

同時,由於明隆同內地聯手,嚴重打壓了外資的生存空間,股市浮動,牽連外匯。

輪到他的演講時間,另一位外媒記者延續上一個記者的敏感問題,請他就明隆的技術專利和其他某國的一項獨家技術進行一下優勢比較,並且提問這個項目對海洋生態和鄰國環境有什麽影響。

場面一時幾分微妙。

特助彎腰詢問趙聲閣:“需要跟上面打點一下嗎?”

趙聲閣看著陳挽,說:“沒事。”

聚燈光下,陳挽從容接過話筒:“這位記者朋友,我們國內的深海勘測技術是最先攻克高位、低位、動力定位主流浮托難題的,無論是模塊化建造技術還是海底作業都已經全面進入“超深水時代”。”

“全天候、全海域浮托施工能力、作業難度、技術復雜性等更是連續十年居國際排行榜首,並且已經投入使用,近年來,和多個海洋開發保護成員國進行了深度合作,取得卓越成效,這是各國有目共睹的成績,不容抹殺,也請不要張冠李戴。”

他說話的語氣不重,但異常篤定。

隔著長槍大炮的閃光燈和膚色各異的人群,陳挽的視線和趙聲閣的目光相遇。

十二年前,他站在台下仰望趙聲閣,認真聽他的每一次比賽和演講。

十二年後,異國他鄉,趙聲閣在台下看著他,目光沉著專注。

他心裏不由得微微一動,在一刻,一切都無可言表。

聚燈光為陳挽鑲上一層金色的光圈,他代表趙聲閣告訴世界:“而寶莉灣項目,不僅是推動、深掘海洋科學技術發展的契機,更是保護海洋生態屏障的助力,以及亞太經濟交流合作的橋梁。”

“我們始終遵循共同協作,合作共贏的原則,致力於海洋資源的科學利用和保護,這是寶莉灣項目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科創團隊矢志不渝的目標。”

話音落下,國內記者帶頭鼓起掌來。

至此,陳挽一戰成名。

萬千掌聲中,陳挽只能看到趙聲閣那雙沉靜的眼睛。

鏡頭、閃光燈、長槍短炮,他們在人群和掌聲中對視,沒有說什麽話,但也已經什麽都說完了。

為期一個月的路演,陳挽在大洋西岸聲名鵲起,這張江南水墨畫般的東方面孔迅速成為國際財經媒體鏡頭的寵兒。

每一場,趙聲閣都坐在台下為他鼓掌。

少年時代沒有得到過的鮮花和掌聲,都由趙聲閣為他補齊。

最後一場路演結束,方諫被獻上一束紅掌,寓意學術長紅,徐之盈收到一束惠蘭大麗花,象征事業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