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走過就會帶起風(第2/3頁)

有一人身後人多,有一人身後人少,隨著雙方辯論的進展,這些人還在不斷變換位置,似乎站在誰的身後,便表明支持認可誰的觀點。從這些吃瓜僧人變換位置的頻繁程度也可以看出,雙方定然都是能言善辯之輩,並且實力差距不大,激烈的辯論中,反倒是圍觀者被反復說服。

辯論的辯題則是——

佛法如何普度眾生。

宋遊站在門口與三花娘娘一同聽了一會兒,聽出這個議題其實是建立在當前西北大旱、民眾苦難的前提下的,兩人說的普度的眾生,其實是當前西北地區受苦受難的百姓,這並非議題的狹窄,反倒說明懸壁寺僧侶的務實。

所以辯題又可以叫做:佛法如何在當前天災之下拯救西北百姓。

這個話題,昨晚後半夜時,宋遊在大殿之中也曾與玄華法師、魏知州討論過。

此時洞窟中雙方各執一詞。

其中一人觀點有些駭人,直接表明,滿天佛陀菩薩承受世人供奉,卻對旱災下的百姓幫助不大,佛法救濟世人不能空談,並不斷舉例,甚至昨夜宋遊請神之事也被他搬出來,說明當前的佛陀菩薩對於治理旱災沒有多少辦法。

聽起來可怕,其實也還好。

人人都可成佛,但凡高僧,都有一顆佛心,有自己的佛法道路,若真有心成佛,自然不能一昧認可現有佛陀,那只能成為他們的追隨者。

另一人完全相反,認為佛陀有能力治理旱災,這只是對民眾的考驗,是順應自然,認為佛陀哪怕什麽也不做,只要人們尊佛信奉佛法,那麽也能在苦難中獲得心靈的自如,身處苦難之中而心不受苦難,也算是救濟世人,同樣舉了不少香客信徒為例,前世今生,引經據典。

辯論十分激烈,僧人們亦聽得專注,不時被驚得睜大眼睛,驚呼出聲,不時又拍手稱快,心生敬意。

卻不知多年以後,在場又有幾人成佛。

宋遊在門口聽了許久,才被發現。

“這位可是那位宋道長?”

“宋道長什麽時候來的?”

“宋道長聽了多久了,可有高見?”

“……”

正好二人僵持不下,各有各的堅持,旁聽僧眾雖大多聚集於前者,卻也只是暫時的領先暫時的起伏,如今一見宋遊到來,眾人都很高興,連忙熱情邀請宋遊進去,想聽他高見。

宋遊則只是搖頭,說自己只是來找自家貓兒的,於是帶著貓兒離開此地。

旱災之下西天的佛陀如何普度眾生他不知道,懸壁寺的僧人如何用佛法救助世人他也不知道,那些都是別人的事,他只知道自己的做法。

便是叫來雨神,請他行職。

倒是那位認為“佛法救濟世人不能空談”的僧人,宋遊記得他,似乎是玄華法師的弟子之一,昨日玄華法師去捉遊離,他就跟在身邊,昨夜宋遊與玄華法師和魏知州秉燈夜談,他也一直坐在玄華法師身邊,直到夜深也沒有走。

期間宋遊曾說起一度法師之事,他聽得不住的點頭,似乎十分贊同。

身後的辯經聲仍在繼續,不知持續了多久,亦不知誰勝誰負,宋遊反正是被玄華法師又留下來吃了頓午飯,這才準備離開。

黃沙山懸壁寺下,道人將行囊放到馬兒背上,玄華法師為他送來了一包烤餅和四個西瓜,算是給他帶著在路上吃的幹糧和飲水儲備,魏知州則為他送來了一紙親筆信,說讓他到了沙州,若是有要用到的地方,可以持信去找沙州知州。

“多謝諸位好意,在下收下了。”

無論是封疆大吏的親筆信,還是僧人贈的烤餅西瓜,宋遊都當重禮,鄭重收下,隨即才與之拱手道別。

“這便告辭了。”

無需多言,只往前走,邁入漫天黃沙。

今日又是和昨日、和前邊大半個月都一樣的天氣,碧藍萬裏無雲,太陽亮得晃眼,照得萬裏黃土山也亮得晃眼,風一吹便卷起滿天沙。剛來的時候他們還覺得是出遊的好天氣,只是有些炎熱罷了,如今倒不至於厭煩,只是已經知曉,這也是這片土地上百姓苦難的來源。

道人拄杖緩行,走在前頭,棗紅馬跟在身後,一只三花貓兒踩著被曬得滾燙的黃土地,走得一扭一扭,不時回頭看他們一眼。

天上還飛著一只燕子。

黃沙一吹,一行人很快沒了蹤跡。

眾多僧侶和幾名官員這才收回目光,只是仍舊半眯著眼睛,心中感慨不已。

昨夜也算人生中的一場不凡了。

“聞名不如見面啊……”

魏知州捋著胡須,不禁長長感嘆。

“哦?”

旁邊的玄華法師聽了,卻是扭頭好奇地問:“知州此前聽說過宋道長?”

“早就聽說過。早幾年就聽說過。這幾年來又斷斷續續聽過一些,只是魏某一雙拙眼,初見之時竟未能將之與傳說之人聯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