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鹿鳴山奉天觀(第2/3頁)

沒過多久,人們卻見一只堪比一間宮殿樓閣大小的仙鶴不知從何處飛來,載上那位神仙,雲霧氤氳,縹緲難尋,仙鶴輕輕一踏雲頂山巔,悠然振翅卻扇起雲霧洶湧,輕飄飄的飛離了雲頂山巔。

去往了遠方白雲深處。

懸崖間的雲霧也降下去了,不再遮掩對岸山頭,鐵索雖然仍舊被霧朦朧,卻也依稀能夠看得清對岸了。

……

鹿鳴山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平州與堯州的交界,幽靜之下,有些偏遠。

當年宋遊行走平州,因為鹿鳴山的位置過於偏僻,像是豐州業山一樣,幾乎“孤懸在外”,要想去鹿鳴山,沿途沒有名勝,沒有美景,也與宋遊走的那條路方向相悖,加上雲頂山悟道,一夜一年,耽擱了許多時間,當時長京還有一個故人之約等著道人,因此沒有前去拜訪。

倒也不算遺憾。

與鹿鳴山齊名的真山,道人也是路過第二次才去看了看。

天地無窮,人生有窮,理應有所取舍。

只是當年走過平州之時,還不知道國師出自鹿鳴山,也不知道未來會與國師有所牽扯,甚至還有一個叫穆壽的見過一次面的邪道,不說與他們算不算得上有交情,算不算是故人,有了些牽扯,便更想來看看。

比真山更想。

何況道人即將對登天路與天宮無德之神動手,此乃堂堂正正之事,不可偷摸鬼祟為之,自然要知會天宮眾神。

既要知會有德之神,告知他們,伏龍觀這一代的傳人打算做這件事,講清緣由,說明後果。也要知會無德之神,伏龍觀要對你們下手了,若有相鬥之心請先做好準備,若無相鬥之心,自認是遭殃的那個,也請認命。

大道之事,向來光明正大。

鹿鳴山乃道教名山,山中正統道觀大大小小上百間,供奉著整個道教體系最全的神靈。

幾個月來,燕子沒有閑著,除了被三花娘娘強行拉著講話,打坐修行與練習法術,也常常像是三花娘娘外出捕獵玩耍一樣,遨遊天地,將雲頂山四面八方的路線大致看了個遍。

這其實是他細心的體現——

當道人要去鹿鳴山時,三花娘娘便再也無需時時停下問路,只需燕子飛在前面,白鶴跟在後頭,便能一路直去鹿鳴山。

早上辭別雲頂山。

下午便到奉天觀。

道人自然沒有駕鶴直達,那樣既太招搖,也不禮貌,而是如同尋常三花娘娘問路一般,在鹿鳴山背後的深山中停下來,然後再步行前去。

鹿鳴山是大山,既有前山後山,山頭也是一座又一座,山中許多道觀,有大有小,也有許多茅廬隱士。奉天觀是鹿鳴山中名聲最顯的,本身就以盛出幕僚謀士而聞名,自從出了個長元子,出任國師以後,在天下道人間的名氣便徹底壓過了青成山、真山上的道觀們。

當今國師妙華子,雖未在鹿鳴山奉天觀修行,卻師從上一任國師,便也算是奉天觀的傳承。

因此鹿鳴山修了又修,越顯豪華,哪怕遠在深山,前來上香、蔔算、求學問道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其熱鬧不輸於城中道觀。

宋遊一身發白的舊道袍,挎著褡褳,帶著一只貓兒一只燕子,踏入道觀山門。

照例有人來迎接於他。

迎他的是個年輕道士,許是鹿鳴山上道觀太多,常有道人前來奉天觀拜訪,許是奉天觀太過有名,別處也常有道人前來,看見宋遊陌生,他的態度稱不上恭敬,禮節之中也有些敷衍:“道長怎麽稱呼?從何處來?前來找誰?”

“在下姓宋名遊,來自逸州靈泉縣,陰陽山伏龍觀,慕名前來貴觀拜訪,還請道友通報一聲。”

“陰陽山伏龍觀?”

年輕道士頓時愣住了。

不愧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於推演蔔算、治國謀事聞名的奉天觀,只是一個年輕道士,居然也認得伏龍觀。

“尊駕稍候!”

年輕道士深深行禮,快步往裏走。

沒有多時——

“咚!”

奉天觀中響起了震耳的迎客鐘聲。

山上香客遊人、哪怕是深山之中別的道觀,聽見來自奉天觀的迎客鐘。也都為之驚訝。

觀中道人齊出,同迎宋遊。

“不知伏龍觀道長來訪,有失遠迎。”一名老道行禮著說,“貧道朱成子,是奉天觀如今的觀主。”

“在下姓宋名遊,字夢來,暫無道號。”宋遊也客客氣氣的回禮,“觀主客氣了,只是剛好路過平州,剛好要找一間道觀上一炷香,記得平州有一鹿鳴山,鹿鳴山上有一奉天觀,乃是曾經國師修行所在,於是慕名前來拜訪。”

“尊駕既到,蓬蓽生輝。”

“國師與觀主是……”

“貧道的師尊與長元子師弟的師尊是同門師兄弟,貧道與他也算是同門,只是貧道資質愚鈍,不比長元子師弟造詣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