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萬元戶

夏芍上《全省日報》了。

雖然配圖是黑白的,可上面的人一身工作服,眉目宛然,熟悉她的人都能一眼認出來。

早上秦二嫂一拿到報紙就笑了,“這麽大的版面,這回是徹底出名了。”

這位記者也是會找噱頭,不僅報道了這次的交流會,還附了一小段夏芍的個人簡歷。雖然著墨不多,但無論經歷,還是上面列出來的一樣樣點心,都夠人驚奇了。

秦一嫂下面的科員笑著恭喜她,“又促成了這麽大一場活動。”

秦一嫂聽了好笑,“你們與其恭喜我,還不如恭喜陸局。”

“恭喜陸局?”眾人都有些摸不著頭腦。

陸澤同不說,秦一嫂自然也不會說那是人家兄弟媳婦兒。夏芍自己能幹,完全不需要任何照顧,說出這層關系,反而讓那些吃不到葡萄的人有了說酸話的理由。

秦一嫂只是有些感慨,“這一轉眼,都上報紙了。”

“咱們主任上報紙了!”

江城食品廠,公告欄前突然有人喊了聲。

本來看周圍人多,準備等下班再來讀報的人一聽,全都擠了過來,“上報紙了?這麽快!”

“日前,第一屆糕點交流學習大會如期在江城舉行,參加大會的有全省……”

外面的人看不到,最裏面的人幹脆念起來。所有工人都豎著耳朵聽著,只覺與有榮焉。

平時大家都讀報,可這種《全省日報》上面的事總是離自己很遙遠。如今他們廠終於上了報紙,只要一想到能在全省面前露臉,哪怕是另外兩個車間的,也跟著面上有光。

“何止面上有光,我聽說還有其他市的商店過來,想進咱們廠的宮廷酥。”

夏芍還是留了一手的,宮廷酥、手指餅幹,都沒外傳。

有些商店一看個人簡介那裏還有東西沒見過,離得近的自然動了心思。正好改革開放,國營企業擁有了更多的自主經營權,食品廠已經準備再招一批工人,擴大生產了。

對於食品廠的工人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畢竟現在不是改革開放以前,廠子效益好,他們的福利自然也好。

像林大頭林業局,逢年過節都給發東西,什麽蘋果、橘子,過冬的時候還給發一車柴火。當然只有戶主是林業局工人的才有,因此出現了不少女性當戶主的情況,在其他地方絕對少見。

對於食品廠以外的人來說,這同樣是個好消息。

知青回城,帶來了大量待業人群。這兩年又持續有中學生畢業,食品廠要是招工,能解決一些人的就業問題,管他全民工還是大集體,能有個工作就比沒有強。

這可真是一個人,一個車間,帶動了一整個廠,造福了一個城市。

同樣倍感驚喜的,大概還有夏芍家附近的報刊亭。

改革開放以前,報紙都是各個單位去郵電局訂的,一訂就是一整年。改革開放以後街邊才出現了報刊亭,賣些《人民日報》《全省日報》,只是剛剛開始,銷量很是一般。

今天卻來了個身形挺拔相貌英俊的男人,一口氣把他手裏幾十份《全省日報》全買走了。

你要說他是想倒賣吧,這年頭誰還賣報紙啊,街上又不是沒有報刊亭。

可不倒賣,幾十份也太多了。

穿著郵政制服的報刊亭負責人有些遲疑,“我這還有其他報紙,你要不要看看?”

“不用。”男人看都沒看其他,拿上買好的報紙,騎上車走了。

路上經過另一個報刊亭,聽到有人正介紹說報紙上有咱們江城的廠,有咱們江城的人。他又折回去,抽出一份放回原來的位置,“送你的,空著不太好看。”

報刊亭負責人:“……”

還好現在才80年,不然報刊亭負責人一定會吐槽:啥叫空著不好看?強迫症啊!

不多會兒有人來問:“《全省日報》怎麽就剩一份了?”

“剛來了個人,全買走了,這份是他留下當樣品的。”

“全買走了?今天報道什麽了買這麽多?”

“今天報上有咱們江城食品廠,還介紹了食品廠的夏主任,前些天那個交流會你知道吧……”

那人在報刊亭前翻了翻,走了。不多會兒來了個人,又問。

這只剩下一份,比他專門介紹還顯眼,還引人注目。要是以往,負責人一定很高興,可報紙他已經全賣完了啊,還要花工夫給人解釋,這不是白費口舌嗎?

另一邊,陳寄北已經把車在廠房裏停下,“這些天大家辛苦了,坐下喝點水,讀讀報。”

這是給個人幹活,可不是鐵飯碗,偷懶的,結完工錢人家直接就給開了。剩下的這些人都挺勤快,大早上就在翻曬牛毛廣,聽他說讓休息還愣了下,才紛紛停下。

然後每人手裏就被發了一份《全省日報》。

有人不識字,拿著報紙都傻眼了,小聲跟旁邊的人嘀咕:“幹臨時工還得學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