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跳舞不止的病人

金老有些納悶:“鄭老頭, 最近門診和病區的醫護們都很忙,怎麽才106個病人?”

鄭院長苦笑:“穿越以前,門診每個科室都要接診幾百位病人, 這點任務根本不算什麽。現在……還是很有難度。”

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 只要能解決都不算事兒, 但架不住問題太多,而且一時無法解決。

上山的貴女孕婦們,或者住在搶救大廳的世家病人們,都識字還有眼界, 有譯語人在旁邊解釋,加上內心的尊敬,從入院到診治的時間並不長,可以說是非常快。

但是, 最近這批上山的“異形病人們”,絕大多數是最貧苦的百姓, 連去寺廟交香油錢的能力都沒有,又因為“異形”,不太能進行日常活動,還因為羞恥、憤怒和自我厭棄, 對周遭的一切充滿敵意。

醫院的診治方法多半是手術,他們沒有醫學甚至生活小常識,每天為了吃飽和活命奔波, 聽了“手術治療”的方法以後,哪怕譯語人努力解釋,他們還是聽不懂, 並且只覺得驚恐。

即使飛來醫館頂著“神仙聚集地”的外號,他們也不願意試;而且手術後的康復時間又長, 需要靜養和膳食均衡的飲食,對他們來說都是奢望。

所以,他們看醫護的眼神沒有尊敬與期盼,更多的是警惕。

直接造成現下的局面,被送上山的病人很多,留下的少。

即使有病人願意留下,把他們收進臨時病房的第一件事情,往往是從頭到腳的清潔工作,因為生活貧苦,完全沒有衛生觀念,頭上有虱子、身上有蟲子的很多見。

而這些小蟲子很難被一次性消滅,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多時間。

要把他們個人衛生做到能進手術室的要求,需要不少時間和精力;甚至有完成術前準備,忽然因為害怕而拒絕手術並要求出院的。

同時,病人們普遍營養不良,在做個人衛生時還需要增加營養,改善病患體質,增加手術耐受力。

偏偏“一口吃不成胖子”,這些全都需要時間。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穿越前一天半就能做完的術前檢查和準備,現在需要一周甚至兩周,治療病患的時間大大延長。

所以,完成第十項任務,遠沒有醫護們想象中的那麽容易,需要更多時間、精力和醫療護理。

金老聽完鄭院長的解釋,除了長嘆一息,真的幫不上什麽忙。

正在這時,鄭院長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接通後立刻傳出通話聲:“您好,鄭院長,我是神經內科醫生淩淼,有個病人需要會診。”

鄭院長回答得非常爽快:“會診隨便叫。”

打電話的是神經內科女醫生淩淼,昨天收了一個跳著舞走路的男病患。

“鄭院長,您能不能來看一下?”淩淼有些為難。

很快,鄭院長到了神經內科的臨時病房,淩淼有些緊張地迎出來:“鄭院長。”

鄭院長跟著淩淼走進去,看到一位臉龐呈灰色、消瘦的年輕男病人倚在窗邊,手指、手腕和雙腿一刻不停地小幅度扭動,病人疲憊憔悴。

護士用寬大的保護帶護著病人,等他力氣耗凈可以支持身體,不至於摔得太慘。

明明累得不行卻停不下來的跳舞病人,神經內科的醫護們也是第一次見。

經過譯語人的溝通,這位男病患姓華名倚欄,二十四歲,是一位舞伎,十二歲就在寺廟集會上跳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淩淼向鄭院長介紹,華倚欄被譯語人扶進門診大樓時,因為站在原地舞個不停,加上他已經成年就收進病房,以為是亨廷頓舞蹈病(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內科沒想到能遇見這樣少見的病患,主任和護士長帶著醫護們大查房,血常規、血生化和血氨基酸檢查結果出來,報告單上箭頭連著箭頭,沒一項是正常的,也沒有可以確診的指標。

加做腦部CT以後,有慢性的腦部退行性變,但也不足以確診。

神經內科叫了風濕科會診,加做了風濕因子等檢查,本以為能把病患轉去風濕科,等檢查結果出來以後,卻意外排除了風濕引起的“小舞蹈病”。

既不是亨廷頓舞蹈病,又不是小舞蹈病,淩淼通過譯語人問華倚欄吃過什麽喝過什麽、有沒有長期服用藥物等等,溝通許久,沒有能引發疾病的因素。

譯語人被醫仙們的認真專注感動,就與華倚欄嘮家常,邊聽邊記,希望自己能出一份力,沒多久就把華家的情況都問了出來,卻聽著既難過又心疼。

華倚欄是國都城小有名氣的舞伎,打小吃喝有度、每天不是跳舞就是練舞,偶爾被拽著陪酒,也沒有什麽不良嗜好,所以,疾病診斷就這樣遇到了瓶頸。

華倚欄的妹妹華秋燕,今年二十三歲,是一位舞娘,十歲開始在寺廟集會上跳舞,大前年開始走路時就會手腳舞動,直到去年年底摔了一跤骨折,現在躺在家裏,無法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