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哥哥帶我走

這裏遍地都是資源。

其中,目前最適合拿出來做生意的就是牦牛了。

牦牛,基本上作為本地人主要肉食,但是家家戶戶都養得多,牦牛壽命也長,體積也大,宰殺一頭,就基本上夠一家吃一年了。

吃不完的,村民們都會把他做成風幹牦牛肉幹。

淩秋桑就想著試試做牦牛肉幹的生意。

這牦牛肉幹十分耐放,只要做好之後,放在通風幹燥的地方,一年都不會壞。

最主要的是,這牦牛肉幹,平時村民們外出放牧,有時候十天半個月不回來,帶的食物也是牦牛肉幹為主,能補充熱量,營養價值也高。

淩秋桑回憶了一下,本地的牦牛肉幹其實口味都差不多,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做法,不能說有多麽的好吃,但也不難吃,就是一塊肉得嚼半天。

如果要拿出去做生意的話,得改良一下牦牛肉幹的配方。

淩秋桑跟施懿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施懿琢磨著也還行,這個時代的物資比較匱乏,要大批量的生產投入市場,可能有些困難,但是就靠村子弄個小作坊,產量有限。

應該能銷售出去。

再加上,這個時候各種購買物資需要的票據逐漸推出市場,除了家電這一類的大物件,肉票糧票都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施懿回憶了一下外面的物價,“城市裏,豬肉雞肉鴨肉倒是常見,牛肉反而不算多,偶爾碰見,大部分都是一塊八到兩塊五一斤。”

這個物價,在這個時代,算是比較貴的了,豬肉才七八毛錢一斤。

但是還是有人會買,無論是哪個時代,永遠不缺有錢人。

而他們這算是特產,牦牛肉,跟普通牛肉還是有區別的。

風幹牛肉,基本上已經徹底脫水了,一斤牦牛肉幹,看起來可不少。

再加上,這是內地買不到的東西,碰到了,應該也會有人願意買個新鮮。

“哥哥,你說這個價格,賣多少合適?”

施懿想了想,“差不多要四斤牛肉才能出一斤牛肉幹,我們賣他個八塊錢一斤,不過分吧?”

八塊錢一斤,大城市裏應該沒問題,小地方可能不行,小地方現在人均工資才二三十塊錢。

算一下成本價,其實按照他們本地,一斤牦牛肉幹的成本大概在三到四塊錢,賣八塊錢,除去要給人辛苦費,還是有賺頭的。

哪怕一個月就只賣出去五十斤呢?五十斤,一斤就算賺他三塊錢,也有一百五十塊錢的賺頭了。

一百五,可能看起來不多,但這個地方,鎮上的那些單位裏的正式工才二十來塊錢一個月的工資。

不過,總體說來,要按照出貨量,分配到村子裏,也分不到多少錢。

也不擔心,慢慢來嘛,總歸算是給村裏創收了。

淩秋桑和施懿規整好了家裏的小窩,隨便吃了點晚飯,就去找村長了。

這事情,不能繞過村長,得跟村長說說,後續還需要村長組織大家。

村長是個漢民,叫林安,讀過書,有個高中文憑。

他也想過要給村長創收,但是能力有限,他也無能為力。

好歹他們這裏算十裏八村的大村子了,要不然也不能有村小學,國家也不能主動給他們安裝電話了。

淩秋桑和施懿說明來意,林安考慮了一下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兩人也不催促,喝著村長媳婦兒煮的酥油茶,小口小口的吃著糌粑,默默的等著。

過了好一陣,林安才開口。

“你們兩個怎麽突然想給村子創收,想做生意了?”

淩秋桑滋著牙,笑得淳樸,“我今年要高考,順利的話,我就要出去讀書了,以後要回來一趟可能很麻煩,村子裏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對我有恩情,我也想走之前,給大家一點回報。”

施懿也跟著說,“我來村子快十年了,大家都很照顧我,去年考上大學,錯過了,但今年肯定是要走的,離開之前,也想為這片土地做點兒事情。”

林安欣慰的點點頭,“你們說的,我感覺好像能行,就是不知道你們準備怎麽把牦牛肉幹賣出去。”

八塊錢一斤的牦牛肉幹,一個月賣五十斤,他們就有一百多塊錢的毛利潤,他們從前想都不敢想。

哪怕是分配給村民,每家每戶就幾塊錢,那也是一筆收入了。

別看他們養了那麽多牦牛和羊,自己是吃不完的,要把牦牛和羊變現,在這個地方,難啊。

所以他是願意去試一下兩個年輕人的方法的。

萬一成了呢?

淩秋桑和施懿對視一眼,說道:“我們這裏經常都有路過的貨車,他們給川藏線送物資,以前也會偷偷賣東西,現在做生意不違法了,反正他們都要賣東西 ,不如試試我們的牦牛肉幹。”

是這個道理。

林安琢磨了一下,“就怕人家不願意,哪怕人家一次性進貨十斤,也是一筆不低的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