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頁)

孟子冬不知道支撐裴謹修的力量到底是什麽,但這樣活在世上,小小年紀就與人世間所有的七情六欲都離得很遠,似乎唯有一種虛無空洞的孤獨縈繞身側。

光落在他身上,也像落在萬古不化的雪山寒冰之上,雖燦爛閃耀,卻冰冷至極。

孟子冬只是一個小縣城的語文老師,他自己沒有太高的追求,對學生更沒有,比起裴謹修過得好,他其實更希望裴謹修能過得快樂。

但裴謹修怎麽看都離快樂十分遙遠。

這些話最終還是沒說出口,孟子冬偶爾也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人矯情病犯了。他是真把裴謹修當小孩養,太過關心,自然總是疑神疑鬼,操心不斷。

孟子冬樂觀地想,高中還有兩年呢,說不定高考畢業時,裴謹修的性格就能有所改變。

寒來暑往,兩年的時間就在澄縣到瑜城的反復奔波中,匆匆結束了。

裴謹修的高中生涯過得十分平靜,他年紀太小了,班上的同學普遍比他大四歲左右,因而每個人都很有當哥哥姐姐的自覺,對他禮貌客氣,很是照顧。

他不怎麽和班上的人說話,性格也如初中那般,沉默寡言,冷淡孤僻。

他個人倒是比起之前長高了不少,但是在一眾一米八裏還是矮矮的,臉也還是小孩模樣,青澀稚嫩,人群中,顯而易見的與眾不同。

可無論是高一還是高三,再沒有一個人因這些不同而攻擊孤立過他,或許因為瑜城三中裏的學生本來就來自北河省的各個市縣,大家求同存異,和而不同,雖偶爾會有一些小的矛盾爭執,但從沒出現過澄縣那種惡性校園霸淩的情況。

兩年高中生涯,裴謹修再次坐實了天才之名,凡有考試必是第一,聲名赫赫到整個瑜城三中都如雷貫耳了。

高考之前,不僅孟子冬與胡悅專門來瑜城接他回去,他高三所在班的班主任李萍也會陪他回澄縣準備高考。

裴謹修雖然已經離開縣一中兩年了,但縣一中永遠視他為學校最得意的學生與最大的驕傲。

此次裴謹修恰好就在縣一中高考,三年前宿舍那場慘劇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了縣一中校方靈魂裏。為防意外,校方效仿中考,每天車接車送,安排了比中考時還多的體育老師陪同等候。

程浩鋒和丁龍等一批人恨得咬牙切齒,眼眶充血通紅。可再恨再不甘心也沒辦法了,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裴謹修好似衣錦還鄉一般,被人群簇擁著,不容阻擋地走進高考考場。

兩天後的下午,高考正式結束。

送班主任李萍到了汽車站,臨別之時,微風和煦,陽光斑駁,樹影婆娑。

全都考完之後李萍終於問他感覺如何了,裴謹修點了點頭,很客觀地評價道:“都會。”

李萍這下笑了,如釋重負道:“那就好。”

無論裴謹修平時考得有多好,高考才是見真章的時刻,李萍這些年裏一直帶得都是優等班,見慣了高考發揮失常的,這些小孩往往不會等出成績時才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一般考完後就有所感覺了。

既然裴謹修說都會,那他的高考成績一定能保持平時的水平。

這次的省狀元,又要落在瑜城三中了。

從北河考去京州大學並不容易,更何況裴謹修是從澄縣考來的瑜城。

微風絨絨,想到裴謹修從小到大的經歷,李萍一時間感慨萬千,淚濕眼眶。

她想,或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吧,成人所不能成之事,總要受常人所不能忍之苦。

簡單地交流了兩句後,李萍坐上了去川澤市的班車。

暮色四合,裴謹修則跟著孟子冬一起回到了孟家。

他的生活一如既往,早睡早起,看書學習,鍛煉身體,規律到讓孟子冬都忍不住咋舌。

縣希望小學還沒放假,不然孟子冬都想帶裴謹修一起出門旅遊了。

他連旅遊地點都想好了,第一站一定是京州。畢竟裴謹修極有可能要去京州上大學了,孟子冬想帶他出門長長見識,去親眼看看首都風光。

裴謹修在澄縣待的時間太久了,久到孟子冬竟忘了裴謹修是被人從墳山上撿回來的,他本能地以為裴謹修從沒去過京州,甚至完全沒想過問一問。

直到半個多月後。

伴隨著高考成績的揭曉,一波接著一波的外鄉人踏足澄縣,最開始是各個頂尖大學的招生小組,緊接著蜂擁而至的媒體新聞記者,最後的最後,竟是那高居財富榜頂端盛而不衰望塵莫及的頂級財閥。

名貴豪車上下來了一眾西裝革履的青年,簇擁著一個大約三十來歲的男人,金絲邊半框眼鏡,面容俊美,斯文高貴,氣質斐然,與澄縣剛下過大雨後泥濘的路面,燥熱空氣中飛揚的塵土,落後質樸荒涼的氣質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