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還是小龍蝦

吃完飯一家人又繼續在城裏逛街。

梨愛蘭兩口子被女兒帶著吃了網紅款香芋奶椰泡芙,

喝了流行的青提奶蓋,

每一樣都讓他們贊不絕口。

等回家時梨歌又利用系統的額度打了一回車。

李民一下了車就挺直了腰杆,

沖著村口納涼的老鄉打招呼:“嬸子們,在這呢?”

不等鄰居們回復他就立刻道:

“這是閨女給我打的車。唉,我本來想坐大巴回來,沒想到閨女脾氣倔,愣是不讓,說是怕中暑。”

村口鄉親們一看。

有人已經笑了:“老李,你今天坐了個寶馬。”

“是嗎?”

李民像才看到一樣驚訝,又嘖嘖了兩聲,

“這車很貴吧?”

“當然貴啊。最便宜的也好幾十萬呢。”

鄰居道,

“嘖嘖,你家梨歌真是孝順。”

“唉,這孩子平時對自己節約,對我們老兩口那是太大手大腳了。”

老李面色沉重,

“日子不是這麽過的啊,你說是嗎老哥?”

梨愛蘭好笑又好氣,

一把扯過丈夫:“回家。”

可她自己也炫耀,

過了半天就不經意間跟鄰居聊起在岷江市的見聞:

“岷江人心思怪巧的,椰子裏頭還塞了芋泥,吃起來甜如蜜。”

“飯館裏地板比我家灶台都亮,乖乖,真幹凈。”

“活了幾十年還是第一次感受到城裏人生活。”

“糖水怪甜咧。都是托了閨女的福。”

梨歌聽在耳裏,欣慰過後立下了壯志:

一定要利用系統好好賺錢養爸媽。

她梳理了目前的盈利項目——小龍蝦。

小潔在這件事上展示出了無與倫比的營銷天賦。

目前已經出售了兩畝小龍蝦,而且價格逐漸進階。

鎮定。

梨歌勸自己看開點。

畢竟她沒有合理的理由阻止小龍蝦銷售,

只能等一切自然結束。

不過還好,只剩下兩畝小龍蝦了。

至於接下來嘛,

梨歌再也不想養這玩意兒。

她決定先給胡奶奶做個心理準備:“

胡奶奶,萬一有一天我不想再養殖小龍蝦了,這工資還是照常給您開。”

胡奶奶拋擲飼料的手一停。

半天才盯著湖面:

“梨歌,其實我兒子會寄錢,再加上攢的,養老錢足夠了。只不過……”

她嘆了口氣:

“有個工作是真好啊,這麽多年我第一次早上起來有了盼頭,你放心吧,不要工資都行。”

“再說年輕時我曾經幫村裏挖水渠比男工還幹得多。”

胡奶奶帶著褶皺的眼皮裏泛出生之希望,帶著哀求看向梨歌。

梨歌只好作罷,

她總不能連老人家最後這點支柱都剝奪吧?

於是忙安慰她:“您放心,一定會讓您幹下去的。”

小潔則神采奕奕:

"這個池塘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循環系統,也就是說我們打撈完這一批小龍蝦,以後就是凈賺了。"

梨歌剛放松下來的心情猛地一收。

“不過有筆支出要花……大約是兩萬塊錢左右。”

梨歌聞言一喜。

看來人間還是值得的。

“什麽花銷?”

“購買龍蝦苗的花銷。”

“梨歌,我已經把第二批小龍蝦苗投入空池塘了。”

梨歌想想決定算了,

反正第二批小龍蝦應該也不會再重復第一批小龍蝦的好運。

再說第二批出欄時已經是秋天,

那時他們目前的存量客戶需求會飽和,到時候再增新的客戶應該很難。

“不過有個好消息。”

“那家龍蝦苗廠家給了折扣!”

他在本地代理,原本大家都覺得龍蝦苗是哪裏的沒關系、

可咱家采用了他們的龍蝦苗大獲成功,導致他們的銷售量大幅增加,

所以當然要打個折扣。

“原本兩萬的龍蝦苗,他們決定一萬八千賣給我們。”

梨歌呼吸有些困難。

怎麽花錢就這麽困難呢?

她不知道這時村口正有一行人正在問路:

“請問這裏有農家樂嗎?”

打頭的正是《舌尖上的岷江》攝制組導演——欒關。

他們一行人在附近拍攝了一種歷史悠久的團糕,

這會兒正找地方吃飯呢。

因為黑石溝的觀光業興起,

李家村有商業頭腦的人家開了幾家農家樂供遊客吃飯。

因此他們跟著導航就到了李家村。

進了一家外頭看著幹凈的農家樂。

農家樂裏面人不多,欒關一行人照著菜譜點了一本。

店主樂呵呵給他們上菜。

外皮黃澄澄的白切農家走地雞、架著砂鍋端上來的土鴨燉芋頭、麻辣鮮香的椒麻魚、熱氣騰騰的野蘑菇絲瓜湯。

他們是真餓了,風款殘雲般開始幹飯。

就在這時一股濃郁的香味飄過鼻端。

幾個漢子瞧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