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顏真卿!(第2/3頁)

果然。

正如昨晚李柏的介紹那樣。

這個比賽會給楷書增加一點權重。

就像月考有些學科滿分是100,有個別學科滿分是120……

好在比賽這權重給的不算誇張,草書和行書是10分制,楷書也只是給了12分制。

不過話說回來。

高手對決,有時候差的,往往就是那麽一丟丟,所以這個權重的不同,對於林知白以外的所有參賽者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啊?

為什麽對林知白來說不重要?

因為林知白的行書有多恐怖,他的楷書和草書就有多無敵!

當然對於這一點外界還沒有足夠的認知,大家在認真討論這個權重最終會對比賽結果產生的影響。

“越擅長楷書的人越容易贏!”

“這麽說,這個規則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小林大竹以及諸葛秋涼。”

“小林大竹的楷書,名氣極大,甚至號稱世界第一!”

“不過諸葛秋涼的楷書也號稱世界第一,他們倆單比楷書可能差距不大。”

“不過我總感覺這樣不好,給楷書的權重太大了!”

“對我們這些主要研究行書的人來說,就有些不太公平了。”

“是啊。”

“去年齊楚文鬥的書法項目,楷書好像是11分吧?”

“今年都12分了,憑什麽啊,就不能三種字體都十分制麽。”

賽制似乎有點爭議。

主要是很多行書派不舒服。

甚至有人認為這個賽制仿佛在針對林知白!

因為所有行書派都對林知白非常支持,他們內心當然更希望這個行書第一人的書法登上世界第一!

……

明知道自己最擅長的是行書,也明知道小林大竹和諸葛秋涼更擅長楷書。

偏偏還要給楷書加兩分權重?

要知道往年的楷書,只加一份權重的。

要說賽制有沒有針對自己,其實林知白也說不準,但他隱隱猜測這裏面,可能有點兒事兒?

畢竟從楚洲喜歡找外援這事兒就看出他們不太講武德了。

偏偏這屆的齊楚文鬥,又剛好是楚洲主場,他們占據了主導地位。

算了。

沒必要多想,也許就是巧了吧。

況且在真正的強者(劃掉)掛逼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紙老虎!

心思變化著。

十位選手已經被邀請到了台上。

與此同時,主持人開始介紹這十位大師級選手的來頭,幾乎全都是書法界的名人。

尤其介紹到小林大竹時。

現場的觀眾,叫聲非常的大。

介紹林知白的時候,叫聲就明顯弱了,但鏡頭給到前排,觀眾就會看到:

給林知白歡呼,加油打氣的,不少都是書法界的宿老級人物,在這個圈子裏分量極高!

同樣。

介紹到諸葛秋涼時,也是類似的情況,說明書法圈還是更加認可林知白和諸葛秋涼。

小林大竹更多是主場的優勢。

便是在這樣的現場氛圍中,主持人宣布了比賽的開始。

“今天第一輪比的是行書,我們的題目,是三百年前大詞人陳悅瀾創作的《九張機》,此篇全文不到五百字,各位大師們有兩個小時的時間……”

頓時。

書法大師們都看向前方屏幕,上面寫著《九張機》的原文。

所謂“九張機”是個詞牌名,不過陳悅瀾那首,自然就是特指的作品了。

林知白畢竟是藍星人,陳悅瀾則是藍星歷史上很有名的一位女詞人,所以林知白對這首詞的內容倒不陌生,他現在是要研究的是詞中每一個字,想想一會兒這些字體的結構要怎麽處理最美。

或者說:

林知白要想想今天用什麽風格比賽。

要繼續《蘭亭序》那種王羲之的風格嗎?

前世大家都知道,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顏真卿所書的《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被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

至於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而林知白作為書法之神,他不僅僅可以寫出王羲之的風韻,也能再現顏真卿乃至蘇軾等前世所有書法大家的風采!

……

有書法家開始動筆,就算沒有動筆也是開始了研墨,唯有林知白在直播鏡頭裏一動不動作思考狀。

“林知白幹啥呢?”

“估計在想晚上吃啥。”

“哈哈哈,行書他可太沒壓力了。”

“楷書和草書不敢說,行書他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我現在還忘不掉那天看到《蘭亭序》的震撼!”

“吹吧你就,《蘭亭序》是好,可絕大多數不懂書法的人,其實也看不出那麽多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