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搞藝術的都窮,林老師例外(第2/3頁)

見面握了握手,寒暄了幾句。

肖全拿出了一些自己拍攝過的照片,還有他發在《現代攝影》的一些作品。

林為民接過來,看了看,指著其中一張照片調侃道:“你可不能把我拍的這麽歪瓜裂棗。”

他手指的照片當中,背景是滿天飄落的雪花,地面和屋頂都被染成了白色。

電線杆下是公交車站的站牌,43路,團結湖站。

一個比此時的肖全還要呲毛的男人面對著鏡頭,嘴角露出一抹邪魅的笑容。

於華道:“林老師,這怎麽能是歪瓜裂棗呢?多有藝術氣質啊!你看這皮膚的紋理,你看這稀疏的胡須,你看這粗糲的皮膚……”

照片上的男人不是別人,正是他。

這張照片是余華去朋友王斌家認識了肖全,肖全要給於華拍照片,恰好出來之後路過團結湖公交車站,肖全讓於華站在公交車站牌下拍了這一張照片。

林為民打斷了於華的自吹自擂,對肖全說道:“照片我看完了,怎麽著?咱們先拍照?”

肖全從進門起就有些拘謹,見林為民如此痛快,他點頭道:“好。”

肖全胸前掛了兩部機器,一部是佳能的EOS-1型,另一部是EOS10型,都是專業攝影師用的相機。

他抓起一部機器先將林為民框在鏡頭內,想找找感覺。

“拍了嗎?我得擺個什麽姿勢?”

“沒呢,我就是先找找感覺。您平時喜歡幹點什麽?”肖全問道。

“看看電視、看看書、澆澆花。”

林為民的回答充滿了中年男人的無趣,絲毫沒有藝術家的氣質。

“要不我們去院裏拍吧?”肖全提議道。

林為民欣然應允,在屋裏他就穿了一件雞心領的灰色毛衣。

要出門,陶慧敏給他披了一件黑色大衣。

站在院裏正房門前,肖全抓著相機。

鏡頭裏林為民下身的褲子搭配的有點不太和諧,肖全將鏡頭聚焦在他的上半身。

黑色大衣,灰色雞心領毛衣,星眉朗目,棱角分明,鏡頭裏的林為民看上去瀟灑不羈,他對著鏡頭最開始是笑盈盈的。

鏡頭對焦,林為民的笑容慢慢的收斂。

直到其中的一幀,林為民徹底收住了笑容,他準確的站在畫面的最佳位置,平靜的望著鏡頭,氣質儒雅而從容,面如平湖,波瀾不驚。

肖全的手指和鏡頭準確的捕捉到了這一刻,他不斷的朝林為民的按著快門。

幾秒之後,膠卷如同一梭子子彈被打了個精光。

這回來,夠本了,肖全心裏想著。

“拍完了?”林為民見肖全放下了相機,問道。

“拍完了。”

“進屋,進屋,外面太冷了。”

林為民打著哆嗦回到了屋裏,肖全也跟著回了屋。

兩個孩子有保姆照顧著,陶慧敏和程虹在閑聊,見林為民回來,陶慧敏問道:“拍完了?這麽快?”

“拍個照片嘛,又不是演戲。”林為民對她說了一句。

“那我看孩子,讓孫姐和秦姐去做飯。”

“不著急,才九點多,等十點做飯就來得及。”

林為民拉著於華和肖全坐下喝茶聊天,肖全是攝影師,這些年拍了很多文化界名人,見多識廣,聊天的素材有很多。

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文化界各個領域的交流很密切,肖全的拍攝對象也多是托這些文化界朋友們幫忙。

比如他認識了呂澎,就幫他打開了美術界的大門;認識了何立偉,幫他打開了文學界的大門。

呂澎原來是《戲劇與電影》的編輯,專注於美術領域的著作翻譯和研究,92年主持了“廣州雙年展”,在國內美術界有些名聲。

何立偉是湖南作家,在作家圈子裏交遊廣闊。

圈子,就是在這樣的交往之中誕生的。

林為民津津有味的聽著肖全講述他和文化界這些人的交往,跟肖全的圈子比起來,林為民的圈子無疑是要封閉多了。

基本就是作家這個圈子,而且還都是相熟的。

剩下最多的就是影視圈子裏的人,比如章藝謀、程凱歌、鄭小龍這些人。

“你這樣的生活應該有很多年輕人羨慕吧?”林為民笑著問道。

肖全苦笑,“有什麽好羨慕的,搞藝術的都窮,搞攝影的更窮,有時候我連路費和住宿費都拿不出來,全靠朋友們幫忙。”

“還是您這樣的大作家好!”肖全最後又補充了一句。

搞藝術的都窮,林老師例外。

關於林為民有錢的事,在中國文化界不是新聞。

但只有見面之後,才有具體的概念。

住著燕京三進的四合院,門口停的是奔馳車,家裏兩個保姆。

肖全這麽多年見過的人當中,別說是搞藝術的,就是當老板的,也沒幾個有林為民這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