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幹脆叫國民文學獎好了(第2/3頁)

但現實就是這麽殘酷,作品由國文社這個文學領域第一出版社出版,稿費高昂、說出去也光彩,作家們也不得不承受在評獎時內部競爭過於慘烈的結果。

“好了,我就說這麽多,我們讀書班的工作多多少少肯定是有一些不足的,也請大家多理解。”

程建功結束了發言,陳長本觀察著會議室內眾人的反應。

這時翟泰峰說道:“國文社報送的作品質量出眾,進入到入選名單的作品多,也無可厚非。巴老給評委會定下的宗旨是:寧缺毋濫、不照顧、不湊合,一切從作品出發,既然水準沒有問題,入選也是應該的。”

他是在場的最高領導,一錘定音,關於作品入選標準的問題也沒有了再討論下去的必要。

會議繼續進行,接下來要討論的是《第四屆雁冰文學獎評獎方案》。

關於雁冰文學獎第一次會議的情況以及國文社報送10部作品全部入圍最後名單的消息,在會議結束後的幾天時間之內,便成為了國內文學界和出版界熱議的焦點。

雁冰文學獎成立至今,已經是第十五個年頭了。

三屆評獎,不管結果存在怎樣的爭議,但影響力是實打實的國內第一文學獎。

國文社作為國內文學界的最高殿堂,在往屆的評獎過程中,占據的份量並不低,可以說是評獎的最大贏家。

歷數前三屆評獎,總計16部獲獎作品,僅國文社一家出版社便獨占9部。

魏巍的《東方》、莫應豐的《將軍吟》、張潔的《沉重的翅膀》、陸遙的《平凡的世界》和林為民的《霸王別姬》《套馬人》……

如此彪炳的成績成就了國文社的赫赫威名,如今第四屆雁冰文學獎剛剛開始評獎,就傳出國文社獨占30部入選作品中的10部,讓國內眾多地方文協、文化部門、出版機構和大型刊物哀嚎聲一片。

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一直以來,國文社的作品水準一直代表的都是國內文學界的最高成就。

幾十年以來,文學界和國內的讀者們已經適應了。

可今年的國文社,著實是變態般的強大。

不客氣的說,其他20部作品與國文社這10部入圍作品當中的頭部作品壓根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別看10/30對比往屆獲獎的9/16並不高,以往是上限高,國文社有機會競爭最後名額的可能也就那麽四五部。

但這次國文社是下限高,10部作品,拿出任何一部都是配得上雁冰文學獎的作品。

評委會哪怕是不想一家獨大,可排在前列的全是國文社的作品,你敢一下子都黜落了嗎?

上屆為什麽強硬的拿掉了林為民唾手可得的獎項?

還不就是因為他已經連得兩屆了嗎?還不是因為國文社數屆以來獨占鰲頭嗎?

現在可好,人家卷土重來,來勢比前幾屆更加兇猛,堪稱無可匹敵。

最可怕的是,這10部作品居然還是人家篩選過後的。

太他麽氣人了!

哀嚎也好、憤怒也罷,30部入圍作品已經確定,各地文協、文化部門、出版機構和大型刊物現在只能接受技不如人的現實,只能祈禱國文社不要最後包攬了所有獎項名額。

比各地文協、文化部門、出版機構和大型刊物更頭疼的,其實是評委會。

任何一項評獎,一旦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對於獎項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這一屆國文社的作品如此強悍,他們就是想搞平衡都不容易。

最可怕的情況就是國文社包攬全部獲獎名額,要是真出現那樣的情況,這雁冰文學獎還不如幹脆叫國民文學獎好了。

拿到入圍名單後的雁冰文學獎評委會,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動之中。

進入11月份,燕京氣溫驟降,似乎一夜之間便入了冬。

早上上班,一杯清茶、報紙和談資才是美好工作的開始。

《當代》編輯部辦公室內,人已經來的差不多了。

這麽多年,人來人往,編輯部裏多了幾張新面孔。

這幾天關於雁冰文學獎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國文社內談論的也很熱鬧。

“這下子評委會可難受了呦!”

祝昌盛剛才聊起了雁冰文學獎評獎的事,楊新蘭的語氣裏帶著幾分幸災樂禍。

“小楊,評委會為難,你怎麽那麽高興?”祝昌盛問道。

楊新蘭說道:“誰讓他們把總編的連奪三魁的榮譽給攪和黃了?老是喜歡搞平衡,這回遭報應了吧?我看他們怎麽搞!”

她說著還覺得不解氣,又道:“真應該讓總編把22部作品都報上去,再多占幾個名額,看他們到時候怎麽辦?”

同事們聞言,都不禁露出幾分促狹的笑容。

“你啊,可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