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換東西咯(第2/3頁)

而全小田的忙碌是大家顯然易見的,走進群眾,給群眾洗腦,不是,給群眾談話,和群眾打成一片。

馮波天天被幼童折磨。

更高一層的祝青寒就更沒空了,各大工廠的財務項目可都是要交到她這裏總審的,就連她身邊的溫葉和林以南也是忙的腿不沾地。

最後,來教他們四個人的是。

小學堂的幼童。

謝灼有些不好意思,她第一次被說話還帶著奶聲奶氣的孩子教書。

杜小草挺直的腰板,努力做的像馮波老師那樣,有個老師的樣子。

她念道,“這個字就是人字,人有兩條腿,這個字夠簡單吧。”

四個人齊刷刷的點頭。

“這個字念楚,楚娘娘的楚。”

*

楚旋知道外頭已經到了宋儇都吃不上鹽的缺鹽地步。

她也有缺的東西,她的練兵隊剛招完人,他們現在很缺一些武器。

嶽縣現在只有一個鐵匠石頭,他一個人既要輔佐施嫦改進蒺藜火球,還是鑄幣廠的技術顧問,實在是分身乏術。

若是再讓他打兵器,楚旋怕他猝死。

鹽她是不缺的,就她囤在家裏的十來包鹽用完即刷新的bug,她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祝青寒聽完楚旋的意思,低頭思考,“你確定,他們會換嗎?刀劍也並不是什麽賤物。”

楚旋往懶人沙發上一癱,“若是我們要的武器多了,那些人自然不願,但若是我們用少量的鹽,換取少量的刀劍呢,一把兩把三把,聽起來並不是那麽想要讓人拒絕吧。”

祝青寒視線一亮,“現在的大驪吃的還是帶有苦味的粗鹽,我們這般雪白的細鹽,大驪是沒有的,而那些吃得起飯,又缺鹽的人,定會願意。”

楚旋撐起身子,“若是這鹽來路不明,交易就很有可能被人盯上,所以我們得給自己選一個靠山呀,越是棱模兩可越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最好。”

*

江南道自古就是繁華之地,有揚州府,撫州,饒州這樣的富庶之州。

江南道雖受蝗災和戰亂的影響,但是大驪十道之中受影響最小的。

所以逃難的難民一般都有兩個選項,要麽去江南道,要麽就去河北道。

又因江南道不看戶籍和文書,來江南道的人比較多。

最近揚州府部分街道中流傳起了一個傳聞,若是家中有刀劍甚至鐵器,就可以換到雪白的細鹽。

那鹽細膩的連官鹽也沒有辦法比擬,沒有一絲一毫的苦味,只需放上一點點,鹽味便是很足。

這種鹽被稱呼為雪鹽。

但是這只是傳聞,有人去到傳聞之中的地方,並未有人賣鹽。

張司馬是江南道節度使手底下的一個小官,行軍司馬,因得是官的原因,家中米糧尚且足,只是缺鹽。

張司馬讀過書,知道人不能不吃鹽,長期以往下去定會得病,偏偏他手底下管著一間倉庫,裏頭有好些現在閑置的刀劍器具。

張司馬來到傳聞之中的地方,按照他所聽到的暗號,先是敲門三長一短,隨後學一聲布谷鳥叫。

很快門後面傳來了動靜,是個娘子的聲音,“小兔子乖乖把門打開。”

張司馬心頭一喜,這換雪鹽的人地方換了又換,暗語也是換了又換,之前什麽符號看象限,奇變偶不變。

張司馬輕聲道,“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

鄧爾擡頭看到蹲在外頭大樹上的羅燁對她輕輕點頭,比了個1後,這才開的門。

映入張司馬眼簾的是一個頭發極短的,女子?這大概是女子吧,瞧著不太像啊。

鄧爾做出急忙關上門的樣子,“敢問郎君是拿什麽來換的?”

張司馬沒著急自己從倉庫拿來的兩把橫刀,而是問,“當真有雪白的細鹽。”

鄧爾把他往裏頭引,“這是自然,否則我們何必如此小心翼翼。”

張司馬斟酌著說,“我有好些刀劍能與你們換,不知道可否?”

鄧爾很快把他引入一個房間,裏頭坐著個穿著素凈的娘子,她頭戴帷帽,張司馬看不清她的臉。

祝青寒問,“敢問郎君有多少刀劍能換?”

張司馬此刻起的已經不是換鹽來吃的心思,他是想將這些雪白的鹽倒賣出去大賺一筆。

雖然不知道為何這人只要刀劍器具,總之這是十分不虧的買賣。

張司馬此刻正猜測著祝青寒的身份,更準確的來說是猜測她背後的主家。

敢派個女人來揚州收鐵器兵器,她背後主家的人膽子可不小啊,女人在這個世道行走可並不安全。

而今天下局勢他大概有所了解,哪個藩鎮節度使用女人辦事的?

張司馬想了半天想不出來,“我能先看看鹽嗎?”

祝青寒轉頭,鄧爾立刻拿了一個張司馬沒見過的白色透明盒子,隨後拿出一個精致的小勺子,舀了一點,遞到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