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看女兒(第2/3頁)

“文學專業的分可不低啊!”王向蝶隨後又說道:“三天的假怎麽夠,你們只怕是去見女兒一面就要回來了,你們兩個平時在工作上表現的都很良好,我給你們批五天的假,加上兩天的休息,一共七天,你們好好的去和時小娘子多待幾天。”

七天的假期來的突然,時自明和孫芹都沒想到王向碟會這麽大方,他們原以為三天的假期都已經很懸了。

二人心中都對王向碟很是感激,想著回了紡織廠,更是要盡心盡力的幹活了。

時自明和孫芹要去揚州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左鄰右舍,眾人紛紛羨慕他們有個這麽出息的女兒。

尤其是住在巷尾的王大郎一家,王大郎從前是個九品芝麻官,現在他和時自明一樣找了個班上,他家兒子是和時孤蘭一起去讀的夜校,今年高考就沒考上,說是還要復讀再考。

王大郎說話酸溜溜的:“還是你們夫妻運好,得了個這麽出息的女兒。”女兒兩個字咬的尤其的重。

時自明和孫芹懶得搭理他,便理也不理的直接關上門,落了鎖。

假請好了,工作交接好了,二人便踏往蘭去揚州的路上,首先自己想辦法去奉縣,因為整個河中都只有奉縣才有到揚州的長途馬車。

時自明和孫芹沒來過奉縣,如今看來,二人倒是被奉縣的城建驚訝到。

多個重點項目落在奉縣,因此奉縣定然是比其他的縣城發展的好的,這一點光看百姓的精神面貌都看得出來。

從奉縣的客運站坐車去揚州的人還不算少,孫芹在買票的時候和好幾個人閑聊才得知,他們都是揚州的吏事,時常得來回報告情況,因此才有了這班車。

孫芹是個健談的,上了馬車後,和幾個吏事也東聊聊西聊聊。

吏事問:“二位去揚州是做什麽呢?”

現在的人口流通雖然比以前好些,但也人少有不是公務在身的人往揚州去。

時自明和孫芹帶著自豪地說:“去揚州看女兒,她在讀新立大學呢。”

大學生三個在代表的便是稀少和高知,而且聖人也對大學生非常的重視,幾個吏事當即看他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如果說奉縣已經讓時自明和孫芹驚嘆,那揚州的城建足以讓他們二人長大了嘴巴。

畢竟是聖人待的地方,所以什麽都是最好的。

就連公共牛車的路牌上的字都要比其他地方的寫的公正,一個隨隨便便在路上走著的小孩,穿著的衣服也是新的,沒有補丁的。

隨處可見幾個小娘子小郎君成群結隊,嘴裏念念有詞地說什麽今天學了那篇課文,昨日得學的那未知方程式真是復雜。

時自明和孫芹二人感覺自己像個從鄉下來的,完全被揚州的繁華迷了眼,二人短暫的驚訝過後,決定先去找住處,畢竟還要在揚州待上三四天呢。

二人瞧見路邊有間糖水鋪子,便過去問揚州何處可以住宿。

揚州確實有專門供人住宿的地方,叫作國賓館,是給那些個來揚州做生意的其他國家的人住的,也有些小的客棧。

衡量再三,孫芹沒有去住國賓館,而是選了小客棧,這樣可以省下一些錢。

時孤蘭完全沒想到自己的阿娘和阿耶會來看她,畢竟紡織廠的活還是比較重的,她沒想到他們會特意請假來。

孫芹將她上上下下都打量了個遍,“你看你都瘦了。”

內心戲很多的時孤蘭:她瘦了嗎,食堂的飯菜那麽好吃,她天天吃那麽多,還瘦了?

時自明和孫芹進不去新立大學的裏面,便就在外頭瞧了瞧這大學的模樣。

時自明現在才真正的理解了,那報紙上為何總說新鮮的血液,新鮮的血液。

他確實老了,大新喜歡接受著新思想長大的年輕人,這樣長久以往的下去,舊的思想終會消失。

或許這就是聖人的目的。

一家三口見了面,自然是要去吃上一頓飯的,揚州的食肆很多,最近還時新起了外賣,在街頭便能瞧見提著食盒的外賣員在穿梭。

孫芹沒見過外賣員,便問:“這群人都提著個食盒,穿著統一顏色的衣裳,還步履匆匆的。”

時孤蘭慢吞吞地說:“這是外賣員,最近時新起來的行業,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愛做飯了,就連出去吃飯都不想,所以就有了這個送飯上門的服務。”

時自明好奇地問:“那他們送一趟多少錢?”

時孤蘭根據自己同學點外賣的情況猜測道:“一個娘娘錢。”

時自明一下覺得自己更是沒見過世面了,這揚州為何這麽多新奇的東西。

三個人找了間食肆,點了些菜,時自明主動說起自己去醫館瞧病,結果說他是近視眼這個事。

時孤蘭這才恍然大悟,難怪有時候自己的阿耶會湊近看東西,原來阿耶是近視,她問:“多少度,帶不帶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