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交易(第2/3頁)

蕭暥聽得入神,那雙眼睛專注認真地看著趙掌櫃。

那原本清夭逼人的眼眸,斂去了銳意後,反倒莫名含著一層溫柔的深意。很容易讓人墜入這目光的注視中。

趙掌櫃不知不覺間放松下來,話也就多了,簡直問一答三,知無不言。

聊了好一陣子,蕭暥基本上對這寶瓊閣的生意,大梁城內的商行都摸了個底,然後他微微一笑,輕描淡寫道,“掌櫃的,再跟我說說王家吧。”

趙掌櫃聊的興起,正在啜著小酒,手中的酒盅陡然一頓。

蕭暥的眼梢一撩,微笑不變:“我知道這大梁城裏一半以上的商賈都和王家有密切的生意往來,恐怕這這寶瓊閣能做得那麽大,背後也少不了有盛京王氏的支持吧。”

趙掌櫃擱下酒杯,眉頭微蹙,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

蕭暥道:“掌櫃的已經跟我說得很多了,其實我也能猜出個五六成,掌櫃不妨再多說一點,這樣今後我也會承情照顧掌櫃的。”

趙掌櫃暗暗吃驚,這年輕人才開始學生意,就開始跟他現學現賣了。

顯然剛才他是在套自己的話,把這大梁城裏的商行的底子摸得差不多了,再反將一軍,問到了要害上——幕後的大東家是誰。

蕭暥道:“再退一步說,天下沒有永遠順風順水的船,掌櫃的在兩邊都留一條路,不好嗎?”

趙掌櫃思索良久,嘆了口氣,“好吧,其實也沒什麽機密,既然將軍想聽,我就說說。”

“盛京王氏開創基業是在兩百年前,王氏的先祖王禹,他往來於九州販運貨物,眼光精準,常能預先知道什麽會漲價,就買什麽,囤積可賺取幾倍的差利,王氏的生意就越做越大,漸漸富甲一方,但是真正將王氏推上全盛的是王謀。”

蕭暥之前聽雲越解說過這個王謀,這個人做了一件和呂不韋一樣的事情,那就是‘立國之主獲利無數。’

王謀出身於大雍景帝時期,這也是大雍朝最強盛的時期,當時大雍蕩平海內,驅逐四夷,連善於秘術的蒼冥族也被絞殺驅逐。

而王謀最大的投資就是投資了不受景帝看中的五皇子魏潯。他一路金銀鋪路,砸錢無數,其流程基本上和呂不韋扶持子楚大同小異。

自此之後,王謀就成為了大雍的太師,這一掌權就輔佐了兩代國君。

當然這期間王氏的生意是如日中天,風生水起,連原本國家控制的鹽鐵生意也插手了進去。

王謀在朝堂上大權獨攬,滿朝一半以上的官員都出自他的推薦,或者就是王氏子弟。

九州的商行,大半都是王氏的分號,或者由王氏支持並抽成,各類大宗生意都是王氏幕後壟斷,那些沒有表示願意聽從王氏,或者任由王氏插手抽成的商賈,漸漸的就越來越做不下去。最後只能遠走異地,去西域,下南疆,渡東瀛,甚至還有冒險去北狄求生計的。

商人謀國的缺陷是貪利無度,整個國家成了王謀的賺錢機器。王家的後輩更是仗著家族勢力為非作歹,圈占土地,哄擡物價,囤積居奇,榨取百姓膏脂。漸漸地國運凋敝,朝中貪腐成風。

到了幽帝的時期,百姓已經苦不堪言,原主就是出生在這個時候,流落市井,餓得急了就不要命地去偷取附近剿匪的魏淙的軍糧,後來被魏淙撿回去,才算吃上了飽飯。

幽帝晚期,大雍朝腐朽地已經搖搖欲墜。

這時北狄呼邪單於聯合各蠻族部落發動了蘭台之變,勢如破竹攻入盛京,當時王氏族長是大司馬王戎,他緊急組織抵抗,但是軍無戰心,瞬間土崩瓦解。

北狄攻入盛京,燒殺擄掠,搗毀京城。

原主就是借著這個機會,搶先接走皇帝到大梁,狠狠擺了王戎一道。王氏從此失去了對大雍朝廷的控制。

這些其實蕭暥聽雲越說過,但對於商行之事,雲越是局外人,講得遠沒有趙掌櫃透徹。而且就算同樣的內容,再聽另一個人說起,還可以查漏補缺,補足信息的不全。

比如蕭暥此刻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王氏失權後怎麽辦。

一般來說,這種曾經權傾朝野的家族失去權力後,很快就會衰弱下去,但王氏卻沒有垮下,王氏的商業帝國依舊屹立不倒,在九州眾商賈間的影響力,依舊可以堵得他想辦個商會都寸步難行。

所以,王氏族中必有能人力挽狂瀾。

是誰?

這個人才是王氏的核心。

看來,想要開始他的經商之路,必須要拿下這個人。

蕭暥問:“王戎既然是武將出身,這營生的事,他怕是不拿手吧?所以經營這些商行生意的是誰?”

這個人才是手持金鑰匙的人。

趙掌櫃眉心跳了下。

蕭暥緊追不舍道:“是不是王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