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名將(第3/5頁)

登上城樓,可以清晰地看到沿江列陣的近百艨艟鬥艦,陣中樓船林立,左右兩舷密布連弩,突冒走舸輕快地在其間穿梭,訓練有素,陣勢森然。再遠處的山麓是輕騎營,遠遠望去塵土飛揚。

魏西陵道:“此番招募十萬新軍,在此訓練。半年後即可參戰。”

蕭暥心中凜然,魏西陵果然夠靠譜,西征之後還不到兩個月,新軍竟已經頗具規模,這效率絕對是實幹派。

但是,多年來江州一直遠離中原戰場,士族百姓過慣了安穩的日子。且魏西陵精通戰術,用兵少而精,所以每年江州的財政只有極少一部分軍費支出,大部分用於農桑手工民生,這也是江州富足的原因。

如今擴軍備戰,不僅招募新軍,還意味著激增的軍費支出。光是江漢大營就擴軍十萬。魏西陵也一定頂住了很大的壓力。

魏西陵見他似乎有所顧慮:“怎麽了?”

蕭暥蹙眉道:“西陵,江州士族百姓承平已久,耳不聞兵戈之聲,如今卻因為我要北伐,受鞍馬之勞,懸勝負之憂。”

他心中不安。為了打贏這場仗統一中原,防禦北狄。他將魏西陵,太奶奶,澈兒,嘉寧,還有所有他在乎的人,以及江州七十二郡的士族百姓都卷入了戰爭之中。

魏西陵看出了他所慮,道:“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江州士族百姓雖承平已久,但並不懼戰。”

蕭暥心中不可遏制地一顫,“西陵……”

魏西陵眸色深沉:“此乃家國大防,即使不為你,我也會擴軍備戰未雨綢繆,你不用介懷。”

蕭暥心中慨然,以前魏西陵也總是說不是為他,卻不聲不響把一切全部做好。

就在這時,他隱約看到霧茫茫江面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座望樓沿江而起,望樓上配有遠射的強弓勁弩,望樓下,江濤打著森然的鐵索。那鐵索極為粗重,黑黢黢地猶如攔江的巨蛟。

“那是什麽?”蕭暥疑惑道,

魏西陵道:“橫江鐵索。”

蕭暥心中隱隱一沉,他似乎有印象。

他不記得是以前在《莊武史錄》看到過,還是在鐵血書友群的討論貼中看到過,橫江鐵索是長江大防的最後一道防線。

他以前還看到過一段關於長江防線的論述。

北方的軍隊要橫跨長江,攻入江州。選擇從江陵渡口打並不明智。雖然江陵渡口離永安城最近,快馬一日可到永安城下,攻克江陵,即可兵圍永安城。

但是正因為如此,江陵極難拿下。

一來,此處江面開闊,軍隊沿江鋪開,實際上卻分散了兵力。二來,江陵渡口自古有橫江鐵索,和望樓配合,極為堅固,不易攻取。也是守住江州的後方大防。

所以,他們配合史料得出的結論:要攻下江州的捷徑,是繞道先拿下蜀中,從青帝城出發,順江而下,攻占梅花塢。

青帝城。想到這裏,蕭暥心中竟沒由來地狠狠一顫,臉色也跟著蒼白了幾分。

緊接著,無數的畫面湧入腦海。

他倒吸了一口冷氣,心想,莫非是以前在書上看到的歷史場景,現在全都想起來了?一幕幕鮮活地在眼前浮現。

大雍後元五年,也就是中原淪陷,衣冠南渡後的第六年,赫連因已蕩平北方七州之地,九州只余下兩州——蜀中和江州。

對於巴蜀的崇山峻嶺,赫連因不感興趣,他覬覦的是江州的三秋桂子,十裏荷花。

而且自中原百萬衣冠南渡,江州成了他們最後的避難之處,只有渡江征服江州,就沒有真正征服九州。

他在江陵渡口集結大軍,任用俘虜來的中原將領給他們訓練水師。日夜操練。號稱百萬之眾。

但是結果赫連因陳兵長江沿岸長達五年,前後共集結了二十萬草原鐵蹄,三十萬降兵,大大小小打了數十戰,損兵折將,屢戰屢敗,無一勝績。他望著滔滔江水慨然心嘆,魏西陵無愧於戰神之名,即使帝國崩塌,他依舊是東南之屏障,赫連因的五十萬大軍,竟然無法戰勝魏西陵麾下的十幾萬軍隊,長江幾乎成為他不可逾越的天塹鴻溝,彪悍的草原狼群竟止步於大江之前。

赫連因不甘心踏平九州,飲馬長江的宏圖就到此為止,於是他出重金,廣招賢才。果然就得到了一位神秘高人的指點。

那人毫不留情的指出:想要在正面戰場上打敗魏西陵是不可能的。雖然赫連單於是統一草原和中原的大單於,但是在戰場上,你連當他的副將都不夠格。想要取得江州,只有迂回取之。

次年,赫連因表面陳兵長江不動,暗中忽然調轉兵鋒,集結大軍偷襲入蜀。

程牧率領余下的一萬名駐紮蜀中的銳士拼死一戰。

當年蕭暥將他們留在這裏駐守蜀中,防的就是青帝城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