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4頁)

蘇彤當然沒意見,只是不忘提醒她,小心舅媽每個月去交電話費的時候挨批評。

這時候的電話費還是挺貴的,一分鐘兩毛錢呢。

魏秀芝理智回來不少,表姐說的還真非常可能。不過她很快又想到,半個月後她就要去上學了,那時候母親想罵她也罵不到了。

雖然和魏秀芝說電話費貴,不過這個電話蘇彤還是打了快二十分鐘才掛,沒人都雨露均沾聊了幾分鐘。最後以一句‘有什麽事電話聯系’結束。

她沒想到,這話就像是預告。

晚上,陸家兩個男人下班回來,聽到家裏幾個女人說魏家裝了電話的事,都很替他們很高興。

陸家人也算是看著魏家一點點變化的,從幾年前到現在,不過短短幾年,又供出了一個大學生,在鎮上開了自己的鋪子,現在還率先在同村人中裝上了電話。

飯桌上,陸政笑著跟其他人開玩笑道:“這要從政治角度來分析,魏家可就稱得上是楷模了。”

陸母接過話:“親家夫妻倆勤勞能幹,孩子們又聰明刻苦,日子肯定是越來越好的。”

這話大家都贊同,不過陸政還是說到了根本上:“也是多虧遇上了好時代。如果還是以前的集體合作制,也就沒他們發揮的余地。”

絕大部分人只有在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時候才會迸發出無限潛力,這話雖然聽著不好聽,卻是事實。且每個人的能力參差不齊,能做到的事情本來就不一樣。

就好比人的腿長短都不一樣,怎麽可能邁的步伐一致。強行一致,要麽讓腿長的人放慢步伐,要麽讓腿短的人吃力奔跑。長期以往,腿長的和腿短的都累。

陸政的職業病犯了,從魏家個體上升到宏觀,和家人侃侃而談。

其他人也聽得津津有味,特別是蘇彤。

加到陸家一年多點,若說對誰改觀最大,那一定是這個公公。

一開始以為公公這樣的出身,加上又是退伍轉業,經歷決定了他思想肯定偏傳統保守頑固一些,沒想挺出乎人意料的。

就在他們吃得正香,聊得正歡的時候,卻聽到窗外傳來一陣喧嘩。

轉過頭看向窗外,發現外頭院子裏的人似乎越來越多,多到非常不對勁。

陸一誠首先放下筷子,打算先去看看什麽情況。

“我也去。”蘇彤也連忙跟上。

她絕對不是八卦,只是人類天性好奇。

今夜,於大院而言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夜。

多少人活了大半輩子,見過各種大風大浪,都沒想到有生之年會看到今夜所發生的事。

張老二媳婦,忽然放火燒家。

好在發現及時,也有左鄰右舍幫著救火,加上消防車也趕來了,總算沒釀成什麽大禍。

只是張家那棟小別墅,短時間是沒辦法住人了。

“張家老大趁機提出了分家,要帶著妻兒住到了自己在外頭早買好的房子裏。張老二指責老大自私,竟然早藏了這一手,在家裏出了這樣的事後一走了之,不管父母。張老大則指責老二幹出這種傷風敗俗的事,連累他沒臉在這大院呆下去,還責怪父母偏心,將家裏的積蓄都拿去給老二做生意。老二則反問老大,他買房子的錢哪裏來的,是不是沒從父母那裏得到半點好處。老大一家搬出去後,老二也不管兩老了,說是住到廠裏,實則誰知道呢,總之這一場火,算是把張家燒散了。”

陸老夫人喝著熱茶,跟兒媳婦和孫媳婦說和自己從那群老太太那聽來的小道消息。

陸母十分無語老張家兩個兒子的所作所為,擔心問:“那張家二老呢?”

“聽說是借住在老張妹妹家。”陸老夫人說到張家兩位老人,不免有些替他們憤憤不平:“所以說生那麽多兒子有什麽用,到要養老人的時候,你推我我推你。”

蘇彤很是認同。上輩子爺爺家有個鄰居,年輕的時候以自己生了四個兒子為榮,老欺負一戶只生了兩個女兒的。

誰曾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生了四個兒子的那兩個人老了以後,日子反而沒有生了兩個女兒的那兩個人好過。

價值觀是一代影響一代的,你沒有教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假以時日一切都會反噬到自己身上。更何況中國幾千年的父系社會使然,很多男人的孝心都是外包給妻子來盡的。他們自認自己的時間要留著去闖一片天地,卻有幾個男人真能闖出來的。

不僅僅是男人們這麽理所當然認為,而是社會也如此,甚至大部分女兒在出嫁時,都會被自己父母反復叮囑要孝順公婆。

孝順本應是一種情感呼喚,而非道德綁架。

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早已改變。到後來多少有點變得不倫不類,男主不主外不知,女的基本是要內外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