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第2/3頁)

如此大費周折,孫紅梅便問她有什麽事。

電話那頭的蘇彤卻帶著幾分委屈說:“沒事就不能打嗎?我就是趁著今天不忙,想打電話和你聊聊。”

這話聽得孫紅梅心暖暖的,嘴上卻說:“沒事打什麽電話嘛,浪費電話費。”

“得得得,那我掛了,省幾毛錢電話費。”

蘇彤佯裝威脅,孫紅梅立刻說:“行了,我都這個年紀了,有些習慣真改不了,就非得跟我計較嗎?”

蘇彤笑了:“哪可能,我這不是嚇你嘛。”說完又問她這次打算釀多少斤酒。

孫紅梅想到自己買的材料,估算起碼也得有上百斤。

聽到這數額,蘇彤都心疼。

“舅媽,咱們現在也不缺錢,可以少幹點嗎?”

“怎麽不缺錢?錢都買商鋪了。”說到商鋪,孫紅梅就想起今天張嬸過來時說的話,忍不住和外甥女吐槽,“我就納悶了,明明我和你舅誰都沒說,怎麽就傳開了呢。”

對這個,蘇彤也無解。

這世間很多事,只要有超過第三人知道,就好像不可能瞞得住。

舅媽買鋪子這事,陸一誠也是找了朋友幫忙,這中間兜兜轉轉涉及到不少人,會傳開也很正常。只是她沒想到這麽快傳到魏家村。按理說圈子沒有交集才是。

不過憑自己實力買商鋪,也沒什麽好怕人說的。

“不是怕,是有些話聽著難聽。”孫紅梅說到還是很生氣,這事如果在村裏傳開,她都能想到他們會說什麽。

不傳到她這來也就算了,如果傳到她這來,她肯定忍不了,她本來就不是那種忍氣吞聲的性子。

“舅媽,別生氣,生氣對自己身體不好。你發現沒?當自己越有能力的時候,別人的話就越不痛不癢。”

以前孫紅梅為什麽言語上都不肯吃半點虧。因為在農村,人言可畏,有時候惡言是可以逼死人的。比如父母被人造謠,孩子就可能在學校被別的同學取笑,被人孤立。

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你大度,你無所謂,就真的沒事。你必須得還擊,得以牙還牙,得爭那一口氣。

宗族社會,有利有弊。

只是,隨著時代發展,生存方式也在改變。

現在太平社會,人已不再像以前那樣依賴宗族的力量。

當你有那個隨時跳出這個圈子的能力時,別人說什麽其實影響不了。

不同層次的惡言,就像隔空撓癢。

只是這些道理,孫紅梅現在並不能完全懂,只知道自己只偶爾回一趟魏家村後,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

她咬牙切齒外甥女:“你知道嗎?張嬸竟然說我把錢都拿去買鋪子很傻,說兒子都快要畢業了,應該留著自己養老的。”

“那些人鼠目寸光,以後有的是羨慕你的時候。”蘇彤這話真不是為了舅媽舒心才故意這麽說。

舅媽和舅舅這代農民,想想也挺心酸的。

交了一輩子公糧,老了也沒有養老金,以後的養老無非兩條路。

一是自己掙夠錢老了以後慢慢花,二是指望兒女。

但是有幾個普通人能在自己喪失勞動力之前掙夠養老錢的?現在的幾萬塊錢雖然聽著很多,若只存在銀行裏,過個十幾二十年,這幾萬塊又能幹什麽?

所以他們養老基本靠兒女。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倒也無可厚非。

但如果自己有能力,怎麽都是最好的。

“等你以後和舅舅幹不動了,至少還有兩間鋪子可以收租,怎麽都有底氣。”

聽到外甥女竟然將自己心裏所盤算的如此直白說出來,孫紅梅心咯噔了下,有些緊張問:“你們都看出來了?”

買這兩間鋪子,確實是她留給自己和丈夫的退路。

但她本意不是說防著孩子,而是想著自己現在還有那個體力掙錢,就多為自己將來老了打算,少拖累孩子們。

她之所以緊張,也是怕孩子們誤會。

所以不等蘇彤回答,就連忙又說:“我和你舅買這間鋪子,確實是想著以後能多一筆租金,但也是想以後能不拖累你們,你們可千萬別誤會。”

“我誤會什麽?”蘇彤茫然,想了會才明白舅媽這話是什麽意思,氣笑了,“舅媽,你為什麽會覺得我們會誤會什麽?”

老人懂得為自己將來打算,這是好事,他們做晚輩的會誤會什麽?

“好啦好啦,沒什麽。”為了轉移話題,孫紅梅突然想到一個事,連忙告訴蘇彤:“對了,國豪讓我告訴你,他下個月十五號放寒假,讓你和一誠二十號過來吃飯。”

“他放假就放假,又不是第一次放寒假,為什麽這次要特意叮囑我們過去吃飯?”

蘇彤不解,孫紅梅也不知道。當時兒子這麽說的時候,她也沒想為什麽。

孫紅梅笑呵呵反問:“就不能是弟弟想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