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298 火器序章

劉清:“此類消息傳遞,如微風拂江,水波每時都在流動,攪不起大的水花,可是想清理又清理不盡。他們傳遞的情報,十條中未必有真,但百條中必定有真。當我們察覺水波下藏有暗流,就是第二種底層諜人出動了。”

鄒娘子贊同:“是。城中情況不對,但要我說出哪裏不對勁,我找不到證據。”

“我跟阿姊一樣,也隱有察覺,推測不出什麽。”他搖下頭,“這部分諜人帶著不同的固定任務來襄平,城內一定發生過不尋常的事,一定是不尋常,才觸發他們的任務,讓他們無法忽視,不得不執行。”

“襄平集州治、郡治,商賈熙熙,匠人攘攘,可以說每天都不尋常,又尋常。動靜最大的是幾次征兵,但這種消息往往不等諜人把情報送出去,戰爭已經開啟。”

“是啊,這也是我之困惑。”

鄒娘子感嘆:“有些人在這裏生活得太久,早忘記自己是諜人,無論武力與警惕均不如從前。可惜啊,他們的遲鈍和膽怯,達不到讓我們僥幸的程度,反而擾亂我們的判斷。”就如當年她在異國一樣,能逃生,非她機警,而是自身失去了諜人的特征,導致敵對勢力沒在第一撥搜捕中逮到她。

劉清:“以我個人的感受來看,不尋常之事有……外郡鄉兵越來越多;騎士、步兵陸續集結離城;一直未在街市見過東夷校尉、太守,但不能推測他們不在襄平。還有一件!我們跟王匠師走得太近,導致我們忽視了!”

鄒娘子懊惱的拍下額頭:“是。曲轅犁,風箱,哪個都利於千家萬戶。我得去趟吏署,我記得有兩年的『遼東大匠』遭遇過不同橫禍,具體情況應當存有文書。”

“人多查得快,我跟你去。”

“你無權限,先在街上轉轉。”

劉清還能不知這點?沒蹭上便宜,郁悶不已。唉,他何時才能成為正式的吏?有王葛在前,只能說明他本事不夠,非年齡原因。

鄒娘子到吏署時,那些木匠師剛簽完密契,跟她錯身而過。

呂翁走在最前:“唉。”聽完王匠師的心得後,他也有千句心得啊,好郁悶,離開後不能跟任何人吐露。

藍匠師:“唉!”呂翁,我懂你。

張匠師:“唉……”呂翁,藍匠師,我懂你們。

二十多人,要麽神色復雜,要麽搖頭嘆氣的。

鄒娘子猜出這些人就是來討教匠術的木匠師。出啥事了?不是在功曹署傳授匠術麽,怎麽來吏署了?還各個惆悵!就算阿葛講得不好,也不至於如此吧。

數墻之隔的功曹署,王葛與王彪之分坐兩邊,齊齊望向上首的段娘子。

“按剛才王匠師講的,風箱跟噴藥櫃的道理相通,那風箱也可用來噴灑農藥、用在滅火上?”

“是。但密封得改,不能用雞羽。”

王彪之:“嗯,風箱結構比噴藥櫃簡單,更利於貧困地的推廣。王匠師在講解風箱時,是不是有未盡之意?”

一個個比猴還精。心事被看出,王葛就不隱瞞了,說道:“不是風箱。我是突然想到燈油了,如果噴藥櫃中裝的是麻油,把麻油噴出之際,另個人在前方執火把,會燒多遠?”

她描述的,是宋代出現的一種火器:猛火油櫃。

受限於密封功能不足,王葛才有所猶豫。不過理論可以先提出,制簡易版還是可行的。

廨舍靜謐。

這種靜謐不單指沒人回答她,而是一種氣氛上的靜止,段娘子、王彪之的大腦,均詫異停留在王葛的假設中了。

沒那麽難懂吧?王葛進一步引導:“當然是順風向的時候。嗯……麻油價貴,如果試不成功,太浪費了,若有能替代的賤物最好,就可以多試幾次。”

她知道石油的發現很早,此時或被稱為“黑水”,或被稱為“石漆”。石油的最早記載,是班固所著《地理志》中關於“上郡”諸縣的一段描述……定陽,高奴,有洧水,可燃。

意思是,上郡定陽縣、高奴縣這兩個地方的洧水,可燃。

當時人們不知洧水上飄浮的油膩物就是石油,卻已經將此物用於照明。可惜的是,黑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僅在當地充當膏燭。後來,到北周宣政年間才第一次用於戰爭,那時又有新的稱呼“石脂水”。

王彪之先回神,輕咳一聲。

段娘子:“那就試吧。先用麻油試,再找替代物。”

“不能用噴藥櫃試。”王葛解釋:“櫃體太大,密封達不到的話,萬一火順著孔槽逆燃就麻煩了。用滅火筒試吧。”

滅火筒一次就能把麻油推凈。

眾人來到兵曹練武場,只有此處有麻油庫房。頗戲劇的一幕出現,倆郡兵押著幾個著道袍的男子進入庫房區,這些不知道真假道士的人,全背負沉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