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真佛’降世(第2/3頁)

但是有了這個聲音,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勢頭。

而這勢頭,在五台山真佛的名聲傳出去一個月後,達到了巔峰。

因為一共七頭不知何處湧出來的三、四階段形詭,圍攻五台山。

卻被五台山的真佛,用誦經聲鎮壓,當場超度。

隨後這真佛留下話來,說這世間的一切詭邪,都是人心惡念所化。

若是人人向善,人人信佛,那詭邪之厄便解。

大家要做的,不是以惡制惡,習武殺詭,如此惡性循環,而是清心寡欲,與人為善。

如此才能真正的從源頭,杜絕詭邪滋生。

也有斬詭盟的人,聞風而動,認為又是思詭在搞事情,親臨現場辨認,卻沒有找到絲毫證明這‘真佛’是思詭的跡象,反而是在與之交談的過程中,被其人品、風貌折服,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了‘真佛之風,不遜盟主’之言。

雖只是一人之言,但傳到了江湖上,卻已然變味。

不知不覺,就轉化為了斬詭盟的人,都已經盡數拜倒在了真佛門下,改投了佛門。

而‘道劍仙,釋真佛’的說法,也開始愈發的有市場。

這並不只是謠言的流傳。

更是佛門抓住了一縷救命稻草,在利用昔日的影響力與公信力,拼命的反擊。

哪怕他們中很多人其實都知道,佛的故鄉天竺……都早已淪為了詭邪的國度。

這個真佛的言論、立場,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但是無所謂!

華夏之地,歷來都是天地之所鐘愛。

真佛降世,不救故土,而助他鄉……這很合理。

別管這位‘真佛’,究竟是某個武道超凡的老怪物返老還童,還是別的什麽,只要不是詭邪……他們就敢往天上捧。

然後不斷的拉著嶽不群的褲腿子蹭熱度。

相提並論不被認可又如何?

至少被並列提及了,這就是說頭。

等過個幾年,誰還記得當初是硬蹭?

全都自然的將嶽不群與喻做真佛的慧凡和尚排列一道。

而這場‘真佛’化凡之說,隨著慧凡和尚,表示要親臨華山,與華山劍仙論道,而到達了頂峰。

嶽不群也是在出了古墓後的第三天,才收到的消息。

此時,距離這位‘真佛’拜訪華山的日子,只差兩天。

“師兄!怎麽辦?”

“要回去應對嗎?”寧中則對嶽不群問道。

嶽不群冷笑道:“不用,我先去看看這和尚的虛實。”

“這般言論思想,無論是不是詭邪,都當得一死。”

開什麽玩笑?

嶽不群老老實實的在華山等這和尚上山來論道?

論個什麽東西?

嶽不群缺人和他論道?

而且,如果是詭邪的話,萬一這廝上山之後,二話不說嘎嘣一下就把自個給了結了。

以這廝現在鬧出來的名聲,勢必弄的華山一地雞毛。

嶽不群不怕事,卻也不想多這麽一攤子事情。

天下之人,多半都是畏威而不畏德,但若是德行有虧,許多需要貫徹、落實到地方的想法,都被陽奉陰違,也挺難受。

大明現在的狀況是看似一切發展順利,實際上根本容不得打盹。

只要稍稍一點放松,就會丟掉原本的優勢,重新變回獵物。

五台山距離華山不近不遠,這位‘真佛’的發駕,也已經到了秦地,只是還未到時間,並未直奔華山而來。

而是就圍繞著華山周邊,進行講法。

吸引了大量信眾的同時,也無疑是連連將巴掌抽向華山,抽向嶽不群。

雖然嶽不群很少去標記自身的道家屬性,但只要研究過華山派來歷的人,都無法否認,華山派本就可以算是道派顯宗的一類。

大名鼎鼎的華山劍仙,卻任由一個和尚,在自家門口晃悠。

這還不算打臉?

但是偏偏即便是做到了這個地步,華山派卻始終沒有反應。

實際上,在謠言傳出的最初,王鈺就已經準備調集人手,進行反擊。

將那些膽敢拉踩師父的名頭,借機往上爬的家夥,全都打落懸崖。

是王守仁攔住了王鈺。

王守仁攔住王鈺的道理很簡單。

華山派有道家屬性,但斬詭盟沒有,也不該有。

華山劍仙就更不該只有這樣一個標簽,從大家的劍仙,變成道家的劍仙。

本來嶽不群的存在是超然的,是淩駕於一切規則之上的,受人人敬仰,更是許多人的信念寄托,在面對詭邪時,之所以勇猛無畏,就是因為相信,背後始終有這樣一位劍仙撐腰。

但如果輕易‘應戰’,無論勝負,都是在分裂斬詭盟,同時在嶽不群的身上,固化出明顯的標簽,不利於整體的團結。

原本那些有各自獨立信仰的人,就會開始清晰的去辨認嶽不群的‘屬性’,對他不再是純凈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