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最好的鎮定劑

一周後,新西蘭公開賽的賽程正式公布。預賽、決賽時間目前都已確定,只剩下參賽選手尚未公布。完整的參賽名單會在比賽前的領隊會上才會公布,之後再在官網上同步出來。不過,確定參賽的運動員們幾乎都提前大半個月來到了卡德羅納雪上公園裏訓練備賽,集訓隊平時在公園訓練時,經常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高手,多半都是本次公開賽的參賽選手。

這些人裏,杞無憂最熟悉的就是去年參加過北京沸雪比賽的Anders以及經常來蹭課的Cherven,他以前在各種大賽視頻中常見的那幾位頂尖滑手都沒有來。運動員們並不是每場比賽都會參加,通常會根據地理位置、時間規劃、訓練狀態、以及比賽的積分多少有選擇地參賽。

參賽的許多滑手原本就熟識,即使是從陌生到熟悉,也只需要很短的時間,訓練結束後聚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交流經驗順便吐槽一下現在雪場裏的雪質。溫度不夠低,導致雪面常常混著雪水,泥濘不堪,雪質很差。這種情況每個雪季初期都會出現,無法避免,但比賽卻不會因此終止。滑了將近一個月的爛雪,現在的雪質已經比剛來到這裏時的好太多了。

一天之中,早上的天氣最適合滑雪。空氣清新,風在耳邊呼嘯,吹動雪道兩旁的松樹枝條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

集訓隊的隊員們日復一日地早起訓練,每個人都摔了很多次,實在很累的時候,就躺在雪道上看天空,身體的每一處關節都在抗議,但晚上回去第二天一來到雪場穿上雪板固定器又覺得自己還能滑。

在這裏的訓練時間還不到一個月,隊員們的技術水平突飛猛進。田斯吳在訓練中完成了國內單板運動員中的首個cab1800,反腳外轉成功落地,史無前例地創造了歷史。杞無憂也成功做出反腳內轉的1440,比正腳外轉的難度要高一些,緊接著他就開始嘗試練習1620。

其他隊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成長速度最快、進步最大的還是要數杞無憂和江晨曦。

江晨曦是從體操轉項過來的,加入國家集訓隊的時間也就比杞無憂早一年,經過兩年的訓練,上個賽季就已經開始參加國際賽事,逐步積累經驗,她最好的成績是在世界杯分站賽中闖入決賽,最後拿到了第六名。

以往傳統的培養模式,要培養一位成熟的運動員最起碼需要5—8年,而現在有了更為科學、更為先進的訓練方法,如果遇到一位天賦型選手,往往一兩年就能見到成效。

隊裏給每位隊員都買了一份參賽必須要購買的保險,比賽日一天天臨近,大家卻好像都沒什麽緊迫感,與在國內訓練時相比,氛圍要顯得輕松許多,就連一向愛發飆的紀教練好像也變得和藹了不少。

“你們知不知道什麽叫人板合一?”當天訓練結束,在雪場休息廳給隊員做總結時,他忽然笑眯眯地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隊員們面面相覷。

紀教練拿出手機,不知道從哪裏找出了一段杞無憂舞劍的視頻,是以前參加過的某次全國劍術套路比賽中的片段。

“哈哈哈這不是無憂嘛!”王飛躍第一個認出來。

“哇少俠好身手!”

“武林高手誠不我欺!”

大家紛紛你一言我一語地吹起彩虹屁。

杞無憂早就經歷過反復社死的情況,此時再看到自己過去的武術視頻已經有點麻木了。他呆滯幾秒,才望向徐槐,用略帶譴責與埋怨的眼神向他興師問罪。

徐槐聳聳肩,表示這段視頻不是自己發給他的。

視頻播放完之後,紀教練又把杞無憂今天上午練習坡障時的訓練視頻給大家看了一遍。

一身黑衣的少年踩著雪板一路順坡而下,反腳起跳,後空翻一周,身體向下傾斜,板尾越過第一個上揚式鐵杆,落地時則采用前空翻,一氣呵成地接轉體360上了下一個半管道具……

杞無憂很擅長道具區,他身體柔韌性與控制力特別好,無論是前面的小道具還是後面的三個跳台,每個動作都銜接得很流暢,沒有絲毫鈍澀之感。

視頻暫停。

“無憂,你練劍的時候,是不是有種說法叫人劍合一?”紀教練問道。

杞無憂一愣,而後點了點頭。

他好像明白紀教練為什麽要讓大家看他的舞劍視頻了。

“單板滑雪也是一樣的,”紀教練繼續道,“要想能夠完全控制住腳下的雪板,就要做到人板合一。你們看無憂出雪板的角度,在空中旋轉時抓板的時間點,還有身體擺動的幅度都是恰到好處的,人板合一強調的其實是這種運動員對於身體、對於雪板的控制力。”

然而事實上,杞無憂離做到真正的舉重若輕還有一定的距離,他的動作難度系數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