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0章、一個很不搖滾的故事(第2/2頁)

他們的形象、所作所為和生存狀態,完美契合了大眾對搖滾樂手刻板偏見的印象。

這真的是搖滾嗎?

最諷刺的是,一群喊著搖滾不死的人,願意用生命去捍衛搖滾的人,最終唱出了一首前奏和主歌部分伴奏來自涅槃的《come as you are》,副歌部分伴奏來自槍花的《Sweet Child O‘ Mine》,間奏和尾奏來自林肯公園的《paper cut》的《都選C》。

這是“致敬”?

也是告訴大家——搖滾真的死了?

最後導演把搖滾和夢想燴成一鍋粥,先幹為敬。

就像是酒桌上勸酒的人所做的那樣:“都在酒裏,我幹了,你們夠不夠意思,喝不喝,看著辦。”

其實搖滾不是夢想,搖滾是一種態度。

搖滾可以不憤怒,不批判,不叛逆,甚至不自我,但一定要真誠。

當然,整部電影,也不是沒有搖滾。

範老師割了雙眼皮,拿一倉庫秋褲抵投資,就很搖滾。

超市老板老孫頭,不惜成本投資樂隊,拜炸藥為師學架子鼓,也很搖滾。

胡亮雖然腦子不好,但他做事和做人的態度,十分搖滾。

丁建國的率真,楊雙樹的執念也算搖滾。

就是電影最後在大吉他雕塑遺址開發出一個大吉他形狀的房地產項目,更像是對搖滾最惡毒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