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4章、腳行紛爭

早在隋唐時期,因運河貫穿南北,津門為必經之地,運糧運貨,官差出入都需轎夫、腳夫扛擡搬運,於是便逐漸出現了專事搬運的腳夫,這就是津門腳行的起源。

明代以後,津門發展為華北漕運、海運、鹽運的中心,腳夫增多,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搬運隊伍。

後來到了清朝,官方以津門的四個城門劃定範圍,設立了“四口腳行”,從此腳行開始向官府交納“津貼”,否則不能開業。“四口腳行”後來轉包給私人經營,這種大把頭勾結官府把持“官腳行”的現象,一直延續到當下。

想做腳行大把頭,也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的。畢竟這麽大一塊蛋糕,除了官方,黑道的大佬們怎麽可能視若無睹?

腳行大小把頭基本都是各個幫會組織的頭目,什麽洪幫、青幫、忠義社、三同會,只要是個幫派,都想來腳行分一杯羹,因為腳行實在太賺錢了。從一個小小耿良辰就可見一斑。

所以,腳行不是一個單純的黑幫,更不是什麽行業工會,它是一個官商幫派糾結在一起的龐然大物,是一個畸形的復雜組織。

而且腳行內部是有自己完善的體系的,腳行對外的正式稱謂叫做津門運輸同業公會,理事長是巴延慶,人稱巴大爺。

巴大爺手下有四個總把頭,分別掌管四門碼頭。

每個總把頭下面又有若幹大把頭,這些大把頭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相當於坐地虎。

大把頭手下,有把店、小把頭、車把頭、先生、站街等各級頭目,分別負責不同職權。

比如把店,就相當於是腳行的店長,負責接洽客商攬活;小把頭是直接管理力巴的;車把頭是專門管車的;先生是管賬的;站街是負責監視力巴及客商,不準“私自”搬運的……

這些來自不同勢力背景的各級大小頭目之所以能緊密地抱成一團,最大的原因當然是利益。

腳行的所有頭目,都有自己的股份和特權憑證,這玩意兒叫做“簽”,所有大小把頭每個月憑簽分錢。

沒簽,就沒錢;人不對簽在,也沒錢。不同的簽,分的錢也多少不一。

津門腳行七萬多人,有資格拿簽分錢的,大概一萬多人,剩下的,全是最底層的力巴。

力巴就是被剝削的存在。

如果一件貨物的搬運費需要一個大洋,腳行會問客商要兩個大洋,經過層層剝削,給到力巴手裏的,就只有一毛錢。

就這一毛錢,還要分給腳行7分錢,算作租車費和保護費,力巴真正拿到手的,只有三分錢。

所以力巴是真的苦,但在這年頭兒,能有一口飯吃就不錯了,就這麽苦的力巴,也多的是人搶著幹,甚至有人想幹都排不上號,想被剝削都擠不進來。

耿良辰身為最底層的力巴,他跟的大把頭姓李,名叫李玉坤。這人是王村的一個士紳,家裏幾代都是從事腳行業的。他的親叔叔拜了武行龍頭鄭山傲為師,成為其武館的真傳弟子,憑著這層關系,李家占據了丁字沽這片風水之地,生意甚是興隆。

老人都知道,津門有“四大難纏”,說的就是津門的四個民間結社組織,分別是“武行、腳行、幫派還有花子”。

武行在“四大難纏”首位,因為武行太能打了,而且這年頭兒尚武,武人的地位也很受尊崇。

因此,即使王家三兄弟對丁字沽這片地方垂涎三尺,即使王家三兄弟的靠山是青幫“通”字輩二十二班賈長清,他對李玉坤,也是無可奈何,因為他不敢惹鄭山傲的人。

直到幾個月前,李玉坤的親叔叔死了。

而且死得不慎光彩——死於花柳。

一向愛面子的鄭山傲為此大為光火,倍覺丟臉,得知此事後直接把李玉坤的叔叔逐出了師門,連入土的時候都沒來看一眼,只當沒這個徒弟。

李家的靠山一倒,早就打著丁字沽主意的王家三兄弟立刻坐不住了,幾番試探,確定鄭山傲真的跟李家斷了情分,他們再無顧忌,立刻糾結手下三百多小弟,浩浩蕩蕩直奔李家的腳行而來。

李玉坤雖然失勢,但朋友還是有幾個的。他在王家三兄弟出發前就得知這個消息,心急如焚,立刻去請上面的總把頭來為他做主,卻不想吃了個閉門羹。

然後他找了一圈人,結果有分量的一個不來,倒是有個“袍衣混混”自告奮勇。

眼看王家三兄弟就要打上門了,李玉坤病急亂投醫,也只好帶著這個人回來,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袍衣混混”是什麽人?

也是腳行裏的人,不過這類人既不是腳行頭目,也不算扛包的力巴。他們不事生產,賺錢全憑一張嘴。

這些袍衣混混往往都是交遊廣闊、能說會道之輩。他們賺錢的方式,就是替人出頭,調節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