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態度(第2/3頁)

花雲忍不住問道:“你認識峨眉派的人?你真的是為峨眉派出頭才跟我們為難?”

問完又覺得自己這話不客氣,急忙補了兩個字——“公子!”

蘇乙笑而不語。

他沒必要什麽都跟別人解釋個清楚。

其實也難怪沒人能看透他到底要做什麽,因為從進入這個客棧到現在,蘇乙做出的所有決定,都是根據局面的變化而實時改變的。那些看似古怪或者矛盾的選擇,都是蘇乙在隨時根據自己對事情的判斷而臨時調整的。

最開始,哪怕是知道了朱元璋一夥人想要對自己不利,蘇乙的打算也是“化幹戈為玉帛”,想要把一場沖突轉化為一次“不打不相識”的偶遇。

他還計劃通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勸說朱元璋等人放棄伏擊峨眉派,用一種含而不露、不卑不亢的方式,向朱元璋示好,並展示自己的能力,營造出高人形象,也算是給未來的皇帝留個好印象。

蘇乙雖然看似能屈能忍,其實骨子裏也是很高傲的性格,但如果是巴結一下未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的話,他覺得自己就算低低頭也無妨。

畢竟他要在這個世界生活很久很久,他來這個世界,是為了做一個瀟灑不羈的大俠的,他想要無拘無束,他想要快意恩仇。但如果和未來的洪武皇帝產生齟齬,惹得對方惦記上自己,或者是忌恨自己,那他還怎麽瀟灑?

到時候人家派出大內高手來對付自己,自己越是反抗,人家越是忌憚,雙方越鬧越僵,以致到最後發展到不死不休的局面,這都是極有可能的。

因此,一開始蘇乙的確是奔著友好的態度跟朱元璋交涉的,他打算變壞事為好事,化解雙方矛盾。

所以他才會一開始就拍了個含而不露的馬屁,讓朱元璋對他的好感大增。

但蘇乙心中那份不爽,那份不信任怎麽也揮之不去。

就像是徐達所想,如果只是因為他們給蘇乙下毒卻被蘇乙識破,朱元璋如此誠懇致歉,蘇乙哪怕只是沖著對方未來的身份,也會很大度地不再追究。

也像是蘇乙所說,哪怕朱元璋等人為了行事,把這客棧裏的老板一家老小,還有兩個夥計共計十一人全部殺死,蘇乙也覺得自己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殺韃子天經地義,誰也別在這事兒上討論什麽人道問題。

但通過小鬼的視線,蘇乙發現那個飽受折磨後又被尖殺的峨眉女弟子,蘇乙心中就不那麽爽快了。

這種事情,已經完全突破蘇乙的底線,蘇乙是絕不可能接受的。

但因為朱元璋的身份,為了自己以後考慮,蘇乙還是說服自己別那麽“聖母”,就裝作不知道這件事情。

然後蘇乙就見識到了朱元璋外寬內忌的一面,他一面跟蘇乙誠懇致歉,表現得義薄雲天,豪爽誠懇;可另一邊卻暗戳戳讓徐達在外面調兵遣將,包圍客棧。

這算什麽?

這就是第二次打算幹掉蘇乙了。

蘇乙可以“大度”原諒朱元璋第一次打算殺自己,他可以原諒朱元璋第二次殺自己嗎?

蘇乙還真打算再原諒一次的。

他這樣說服自己——朱元璋是一代梟雄,他做出這樣的安排才符合他縝密謹慎的雄主性格,若他大喇喇就跑出來跟蘇乙道歉,不顧自身安危,那他憑什麽笑到最後,一統江山?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嘛!

算了,再原諒他一次,就當是為了自己以後逍遙世間考慮。跟皇帝搞好關系,以後也好做個雲遊世間的老神仙。

這個時候的蘇乙其實心裏已經很不爽了,只是他本就不是意氣用事的人,所以還是能說服自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

可朱元璋接下來的那一番說辭,卻是讓蘇乙應對他的態度和策略,徹底發生了改變!

朱元璋先是把過錯都推給了手下,然後把自己塑造成了義薄雲天的形象。

最關鍵的是,他展現出來的這副姿態,分明是梟雄招攬收下,等著手下被自己折服,然後納頭便拜的那種套路。

這個蘇乙可太熟了!

朱元璋打算招攬自己,蘇乙也不算太意外。

但結合所有事情後,朱元璋這個人的性格特性,在蘇乙的認知裏已經是格外立體了。

這是個做事不擇手段,殘酷冷血,但又極擅長偽裝自己的人。

他眼裏沒有善惡之分,所謂義氣只是他籠絡人心的手段,其實他蔑視一切,包括世俗禮法,道德良知。

這樣一位梟雄,自己真的可以和他一直維持良好關系,讓他把自己當成老神仙嗎?

聯想到朱元璋稱帝後那些開國功臣大將們的結局,再根據自己即將要做的事情往下推演,蘇乙突然發現,自己以後要做的很多事,大概率是要站在明教的對立面,也大概率還是要得罪朱元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