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猜測(第2/3頁)

投桃報李,少林寺由此也極力維護元朝的統治,並成為其忠實的衛士。只是那時候元廷江山穩固,中原各派是大哥別笑二哥,少林的“舔狗”行為因此也沒有被人不齒和鄙視。

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至正年間,民間四處烽火,元廷風雨飄搖。

許是看出元廷日薄西山,少林對待元廷的態度也逐漸變得曖昧不明起來,雙方的關系變得若即若離起來。

但少林和各路義軍的關系也勢同水火,尤其是發生了空見神僧被金毛獅王謝遜打死的事情之後。

本來少林一直保持著這種“兩不沾”的狀態,既疏遠元廷,又敵視義軍,想要明哲保身。

但無論對於義軍還是元廷來說,少林都屬於臥榻之側的猛虎,沒人能容忍這頭猛虎態度晦澀不明地繼續存在下去。

變故發生在七年前,也就是紀曉芙被滅絕師太一掌打死,張無忌護送楊不悔遠赴西域昆侖山那年。

彼時天下大旱,義軍四起,哪怕是中原腹地都不得太平。

汝陽王聽聞少林暗中窩藏某位義軍,逃脫朝廷圍剿,於是略施手段,挑撥明教劉福通、說不得和尚以及當時還不聞其名的朱元璋等圍攻少林寺,但被少林成功擊退。

然後汝陽王便開始大肆宣揚,說反賊不敬佛祖,圍攻禪宗祖庭,殺傷劫掠,無惡不作。

危急關頭,少林寺一個幹燒火雜務的武僧手提燒火棍沖出山門,身體忽然長高數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緊那羅王也”!

反賊見此情狀驚恐萬分,到處逃竄,少林寺因此免遭大難,但這位武僧也在隨後圓寂。事後少林寺僧眾才知道這位武僧居然是八部天龍之一的緊那羅王化身!

不但如此,汝陽王還煞有介事組織佛門僧眾在少林寺給這個並不存在的武僧塑了像,建了緊那羅殿,供奉為所謂“監齋使者”,大辦法會,以為紀念。

汝陽王還推動全國各地寺廟響應這等盛事,各大寺廟紛紛紀念所謂“緊那羅王顯化”的神跡,而“緊那羅王禦紅巾反賊”的故事也隨之傳遍天下。

這件事看似荒唐,但影響卻很大。大多百姓都相信了這件事,為之敬畏,因此這件事對於元廷和佛門來說,都是很有益處的事情。

佛門香火為之更加旺盛,而元廷“得神護佑”,也讓更多活不下去的百姓熄滅了反抗的念頭,不敢隨從義軍,甚至很多“有識之士”都因此事斷定“元廷氣數未盡”。

可以說,元廷在這七年時間裏局勢一直未曾惡化過甚,和這件事有相當大的關系。

但這件事對少林寺來說就非常惡心了,有種黃泥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的尷尬。

少林寺因此受到各地義軍的仇視,蘇三七對少林嘲諷並且態度不善,就是因為這件事。

這個時期,“抗元”已經是漢人共識,不管敢不敢站出來,但“驅除韃虜”已經是政治正確了。因此少林寺發生這件事,不但讓義軍,也讓漢人對它情感復雜,頗有微詞。

但好在少林寺也沒有因此擺爛,讓汝陽王陰謀進一步得逞,而是積極展開危機公關,把少林和義軍的矛盾轉化為少林和明教之間的矛盾,在江湖上和民間大肆抹黑明教,宣揚明教惡跡,斥責明教是魔教。

這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之前的輿論,尤其是因為紀曉芙一事,明教和峨眉派大打出手,少林此時發聲推波助瀾,不但團結了峨眉派,也進一步坐實了魔教惡名。

但汝陽王府卻不能容忍少林寺以這種方法“金蟬脫殼”,於是進一步逼迫少林寺站隊,還冊封少林有些高僧為“提點”、“都提舉”等官職。

這樣的做法是有一定效果的,雖然逼迫了一些有識之士更加不願和元廷強行捆綁,但也讓一些意志不堅的僧人開始猶豫不決,對元廷的招攬變得半推半就起來。

比如以空智為首的一派僧人,就主張和元廷暫時媾和,虛以委蛇;而以空性為首的少壯派則堅決反對向元廷靠攏,主張元廷越是逼迫,越要和韃子劃清界限。

少林方丈空聞態度不明,擺出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

這事在江湖中雖然隱私,但對於張三豐、滅絕師太這種級別的人來說,並不算秘密。

因此,滅絕師太才說少林這些年的日子不好過,內部不穩。

也因此,張三豐才判斷藏經閣發生這種“以次充好”的狀況,是為了防內,而不是為了防外。

張三豐猜測,少林寺是為了防止寺內激進分子利用藏經閣做出極端行為,因此才暗度陳倉轉移了藏經閣的經書,表面上用這些不值錢的印本掩人耳目。

但其實這並不能解釋藏經閣異狀。

相對來說,蘇乙的猜測判斷,反而更能解釋這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