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教子(第3/3頁)

這需要一大筆錢,蘇乙現在身上只剩下四十來塊,而且還要買劈柴和糧食,顯然是不夠的。

不過錢的事兒都不算事兒,關鍵是書,還有放書的地方。

“藏書”對蘇乙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一個不好就會被小人利用,造成事端。

蘇乙怕麻煩,於是有了在家裏搞一個秘密藏書之地的想法。

就這麽大點地方,想要秘密就只能往地下發展了。

蘇乙若有所思地看著自己的床底下,心說得先看看土木工程和木工類的書了……

三個月內,給自己搞一個需要機關開啟的秘密地下書庫出來,也算是自己家裏的保險櫃。

蘇乙向來是行動派,說幹就幹,眼看天色不算晚,他立刻出門,直奔京城最大的書店而去。

這一趟出去,除了買書,他還打算吃了飯再回來。

門沒鎖,倒不是蘇乙忘了或者放心鄰居,而是他沒買鎖頭。

這一趟出去,把這事兒也要順便解決了。

不管別家有沒有鎖門的習慣,但蘇乙卻習慣家裏沒人時房門上鎖。

棒梗這小子號稱盜聖,可不是開玩笑的,蘇乙可不想自家的東西被這小子光顧。

蘇乙立離開後不久,四合院家家戶戶都升起了炊煙。

一天的工作時間就要結束了,家裏的婦女們開始做飯,迎接丈夫孩子們的回歸。

此時放眼整個京城,街道上到處都是下班回家的人。

大部分都是步行,但騎自行車的也不少。

頭些年,為了回籠貨幣抑制通貨膨脹,國家出台了高價商品政策,原本一百二三十塊錢的自行車賣到了六百塊錢一輛,按照當時京城的人均收入,這相當於在今天一個老百姓花五年積蓄買一輛自行車。

貴的離譜。

但即使是這樣也沒能擋住京城市民買自行車的熱情,尤其是去年國家調整高價政策後,自行車的價格大幅降低到均價一百六十塊左右,京城人迎來“報復性消費”,一時間整個京城到處都是自行車。

平均十戶人中就有一戶擁有自行車。

讓四合院裏的住戶十分驚訝的是,大院兒裏第一輛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輛自行車,居然是院兒裏最摳搜的三大爺“閆老西兒”閆阜貴買的!

當時三大爺推著新自行車進院子的時候,著實驚掉了一地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