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1章、分歧

華國自古來便是人情社會,自古便有“法理不外乎人情”的說法。

尤其是在法制不健全的年代,司法實踐中,人情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這種影響力當然不足以動搖法律本身,但卻可以改變具體案例的審判結果,畢竟法律條款只是死板的文字,怎麽解讀它,是需要人靈活去操作的。

即使是現代法制健全的社會,像是蘇乙和王成這次事件的結果也很可能被解讀成不同的結果,何況是那個年代?

其實巴老頭兒不是什麽大官,他只是虛張聲勢罷了,真是大官的話也用不著用這種伎倆。

他只是從部委普通崗位退下來的人,人走茶涼,無權無勢。相比起他,王成的父親王偉平反倒是能量和身份更高的人——一個副處小領導。

京城部委的副處級……

有個到現在仍很實用的辦事小訣竅——進了京城的機關部委,如果你見了人不知道該怎麽叫,叫處長準錯不了。

這兩個人能鎮住四合院裏的平頭百姓,但唬不住蘇乙。

從他們出現在這裏的那一刻,蘇乙就知道這幫人沒一個背景深的。

真要有,來找他的不是楊寶瑞就是李新民了。

但即便是這樣,王偉平的關系網也算是比較“硬”的。他在東城區警察局裏有熟人,這個熟人雖然不負責具體治安案件,但也是掌握實權的中層幹部。這個人剛好是丁尚東的後台,他稍稍表達一下關注,丁尚東這個第一線的小警察立刻就把手裏的權利發揮到了極致。

先是違規讓家屬們見了王成等“嫌疑人”,然後又違規透露蘇乙的身份和住址,並且給王偉平指點了一條“明路”,那就是讓蘇乙改口,否認搶劫,只說是借貸糾紛,這樣一來這個案子就可以只批評教育一下就撤銷掉了。

你看,本來一個能鬧到槍斃的惡性案件,在一番運作後居然可以完全合規合法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操作這事兒的只是一個部位小頭頭和普通民警,這就是人情在個案中的巨大影響力。

從兒子王成口中了解了事情始末的王偉平很快展開了行動。

他先是請出李蘭來軟的,但沒想到李蘭出人不出力,他們所托非人,於是便來硬的。

但大名鼎鼎的小混蛋也跪了。

軟硬都不成,那就只好玩臟的了。

王偉平他們一商量,決定運用道德和輿論武器,來倒逼蘇乙妥協。

文化人的智慧。

他們決定分兩步走,先是來蘇乙的住處,讓蘇乙在生活面臨輿論壓力;如果蘇乙不妥協,下一步就去蘇乙的單位集體下跪。

國人處理麻煩往往有個通病,就是——息事寧人。

他們以己度人,覺得這麽做最終有很大概率逼得蘇乙也息事寧人。

如果換成一般人,這真的是極大可能會達成的結果。畢竟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單位裏,像是易忠海這樣的道德君子普遍存在,這樣的人最終都會成為王偉平他們最好的幫手。

但他們遇到的是蘇乙。

蘇乙根本懶得搭理他們,直接走了。

只可惜這種無視被他們看成是“小聰明”,並且認為就算蘇乙不在,他們這第一步也走得順順利利,成功達成了“戰略目標”,甚至效果出奇地好。

接下來他們本來要趁熱打鐵走第二步了,但劉海中無意透露出的消息,卻讓王偉平他們有了不同的想法。

“名聲加上前途,他不可能不好好掂量!”巴老頭湊到王偉平耳邊低聲道,“咱們陳明利害,再給他個台階,這事兒應該就差不離了,要是能成,也沒必要跑去他們單位再鬧去。”

都是要臉的人,再加上王偉平他們都是體制裏上班的人,除非是真萬不得已,他們也不想跑去搞這種丟人又危險的事情。

這其實也是把雙刃劍,傷人傷己。

要不是為了救兒子們,他們絕不會出此下策。

“最好是就在這兒把事兒辦了!”王偉平也同意巴老頭兒的說法,他的目光落在不遠處的易忠海身上,“這個老易是個能講理的,我去跟他說,看能不能把那小畜生叫回來。您跟大夥兒通通氣兒,紅星軋鋼廠咱們暫時先不去。”

“好!”

兩人分頭行動,王偉平找到易忠海時,易忠海正跟劉海中爭執。

劉海中的意思是這事兒性質很惡劣,他要帶著這群人去廠裏找廠領導。

易忠海一眼看出劉海中想搞事情的用心,這麽多年的老鄰居老同事,誰不了解誰?

但他卻不同意,不是他想維護蘇乙,而是他想要自己處理掉這件事情。這件事要是他能處理掉,那好處就太多了。

所以這件事就必須局限在院兒裏,不能鬧到廠裏去。

“這件事到底怎麽回事兒,咱們是不是也得聽聽援朝怎麽說?”易忠海對劉海中道,“舊社會審犯人縣太爺都要讓人家自辯,咱不能不由分說就毀了孩子前程吧?要我說,先把援朝叫回來,聽聽他怎麽說,要是能在院兒裏解決,就不要把事情鬧到廠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