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利在千秋

董仲舒這次過來,顯然另有事情,但沒明說,拉著霍去病要外出。

兩人出了禁軍大殿,董仲舒動用儒家的嘴皮子功夫,牛皮吹的山響:“天地之力加我身,我一步便可橫跨百裏。”

頓時有一股儒家力量運轉,裹卷霍去病和董仲舒,兩人倏然消失。

再出現的位置,是長安以北十裏,兵府就在不遠處。

“夫子要帶我來兵府,何必動用這麽大陣仗?”霍去病眨巴著眼睛。

董仲舒尷尬道:“我平時真能一步百裏,都因為帶著你,走的近了點。”

霍去病哂道:“這是近一點?從百裏縮減到城郊十裏。”

“老夫讓霍侯看看我儒家真正的手段。”

董仲舒取出儒家聖物,荀子當年留下的一柄介刀,又吹起第二波牛皮:“我一步走出,瞬息百裏,兩步三步四五步,越走越快,越走越遠。”

那聖物介刀憑空一劃,如同斬開了虛空。

一股力量再次包裹霍去病和董仲舒。

眼前浮光掠影,這次真的瞬間出去老遠的距離。

霍去病落足後瞅瞅:“這次得有八十裏。”

董夫子也有些納悶:“不知怎麽回事,帶著你就走不遠,可能是你太沉了。

兵家殺人過多,我儒家之氣載不動你。”

霍去病白眼道:“你直說去哪,換我帶你。”

“去大河沿線。”

大河,是漢時對黃河的稱謂。

不早說,霍去病加持走為上,董夫子也走出了剩下的三四五六步。

眼前虛空倒退,如飛而行。

長安往北,數百裏便是黃河水勢奔騰之地。

三萬裏長河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行出數百裏,耳畔轟鳴之聲漸盛,空氣也變得濕潤。

前方一條大河氣勢磅礴,水天奔湧,如巨湖倒懸傾注,一瀉千裏。

霍去病和董仲舒落在一處崖壁上,俯瞰黃河。

這裏大抵是黃河壺口瀑布周邊。

時近傍晚,長河落日,氣象雄渾。

董仲舒伸手一招,眼前景色變化,又挪到數十裏外的另一處位置,所見水勢愈發浩蕩,奔騰湧動,大浪滔天,宛若一條黃龍在咆哮。

轟隆隆!

虛空壁似乎都要被拍碎,浪濤飛濺。

“此大河流域,沿岸水勢壯闊。我漢人先祖,歷朝歷代都是圍繞兩河繁衍生息,興農造田。”

董仲舒體內氣機外放,連接天地。

面前情景再變。

兩人立足在一座矮山之巔的大青石上,下方稍遠處,有一座小縣城。

從高處往下看,落日傾灑著余暉。

金黃的光色裏,小城炊煙裊裊。田園農舍當中,一只小母雞帶著幾只雞雛悠閑踱步,三兩只肥鴨在水裏嬉戲,臀頸搖擺,翎羽迎著晚霞,熠熠生輝。

還有幾個農戶坐在院內攀談,笑容滿面。

“今年是豐年,無大災患,所以家家戶戶不必為吃喝發愁。”

董仲舒沉聲道:“大河,大江(長江黃河)沿岸,如是的小城,縣郭之地,村寨,有近千處。”

“八年前,霍侯你還只有十歲,又身在長安,可能不記得發生過什麽。

當時大河渡口決堤,沿岸被洪災席卷的小城有上百座,浮殍遍野,家畜,人的屍體被泡得腫脹,發臭……那種情景,老夫畢生難忘,到今日仍有做噩夢的時候。”董仲舒聲音低沉。

霍去病隱約明白了這位儒家當世第一人,非要拉著自己過來的目的。

“老夫那時候就發下宏願,要效仿古之大賢,為兩岸民眾做些事情。”

霍去病眺望不遠處的小城,又回頭看了看黃河奔騰的水勢。

不論在哪方世界,文明必然要依附水系發達之地來衍生,發展。

世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無一例外都是依河而興。

黃河、長江這兩條大河,是哺育漢民族的母親河。

但蘊育文明的同時,令人毛骨悚然的洪水和幹旱,從歷史的開端就困擾著沿河的民族。

商周,甚至更早的上古時期,漢人在享受河流賜予的沃土與灌溉之利的同時,就開始和各種水旱災異作鬥爭。

大禹治水,婦孺皆知。

春秋時,吳王夫差下令開鑿連接長江和淮水的運河邗溝。

雖然當時並未完全竣工,但極大的方便了吳越人民同北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戰國,秦之李冰父子主持修葺的都江堰,沿用到後世千年。

還有鄭國渠、溝通長江與珠江的靈渠,並稱為秦時三大水利工程。

武帝時期,歷史上曾有過一次巨大的水患。

當時黃河瓠子決口,洪水向東南灌滿了巨野澤,入泗水、淮水,波及十六郡,半壁漢境招災。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親臨,指揮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