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國之雙壁,將令兵印

晨光初綻。

在微風中搖曳的草木,天空中翺翔的鷹隼,飄逸的白雲。

廣袤的草原上,一切都在霍去病眼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層次和色彩。

連空間本身都變得‘可見’。

眼前的虛空,並非平穩不波的靜止狀態。在霍去病眼裏,空間如一座汪洋,出現了以前看不見的漣漪,漩渦和暗流。

它們在不斷的遊移變化。

這些正是天地力量運轉的一部分。

世界在他眼裏正從‘表’變成‘裏’,二維變成三維,甚至更加深入。

有古籍記載過相關修行,稱為見真,入聖,洞察事物真諦。

這本該是半聖,或至少接近半聖層次,才有可能獲得的一種洞察力。

霍去病的識海裏,兵符相合,共同鑄造出一枚將令!

其他兵家修行到天人七境,便可推動兵符進化,成就將令。

將令的境界能更好的號令全軍,給部眾增持戰鬥力,是兵符的全面提升。

但霍去病的將令,是五大兵符相合,形成的一枚兵印!

普通將令是兵符進化,形如令牌。

霍去病的將令,卻是融合武曲星,接引天地之力,能號令天下武運的兵印。

這枚兵印在識海裏起落,四四方方,四面分別對應四象。

白虎青龍,朱雀玄武,在兵印上各據一方,栩栩如生,甚至在將印內遊移換位如活物。

將印的底面,蘊含軍陣,兵理,星位和靈蓍兵符的諸多符號!

整枚兵印,散逸著豐沛雄渾的兵家氣息和鋒芒。

霍去病念頭微動,意識裏的將印便分解開來,回到了五大兵符各自存在的形態。

他洞察天地本質的能力,也隨之減弱。

修行到當前階段,從萬事萬物中獲取到的訊息太多了,若時刻保持洞察事物本質的狀態,會減少許多生活中的樂趣。

天地歸於常態。

霍去病從山頂起身,感應到衛青的位置,邁步走去。

他盤坐修行數日的那塊大青石,因為他在其上突破境界,竟留下一枚兵家烙印。此後每到夜裏,這塊石頭便和武曲星辰遙遙互感,發出一縷兵鋒,百年不變,成了烏拉巴托獨有的一種異象。

匈奴王庭。

中軍大帳。

幾個將領,見到霍去病進來,連忙起身執禮道:“郎中令!”

霍去病頷首示意,看向主位的衛青,笑:“舅父,我的修行境界,可是和你齊平了啊。”

衛青掌漢軍大權,國運和軍權相輔相成,國運攀升,軍權也就遞增。

他得國運推動,不久前在北關,亦是剛突破到七境將令。

大漢雙壁,都在七境國將的境界!

衛青細細打量自家外甥,嘴角微勾。

霍去病的視線,落在幾人中間的矮席上。

幾個將領和衛青,正在探討掃擊匈奴各部潰兵的方式。

“這幾天形勢如何?”霍去病問。

帳內坐著的是右北平郡太守路博德,北地邊軍都尉邢山,老將李廣,禁軍校尉伊即靬。

伊即靬是霍去病麾下,禁軍最善戰的幾名校尉之一,和復陸支一樣的出身。

“伊即靬,你剛從外邊征戰回來,給郎中令說說現在的形勢。”衛青道。

伊即靬生的瘦高個,今年二十八歲,膚色古銅,給人很精悍的感覺。

其人愛馬成癡,幾乎到了同寢同食的程度。

他因為長年騎馬,略有些羅圈腿,腰跨長刀,背上背著一柄短矛。

“目前匈奴各部,從草原,西域,處在全面潰退遷移的狀態。

他們就像狼群散開歸巢,分成了無數支隊伍,多的百余人,少的五七人就是一隊,沿路北遷,因為過於零散,很難堵截。”伊即靬說。

匈奴人分散成以千計的小隊伍,就是為了應對漢軍圍堵。

如此分散,已經基本放棄了反擊,好處則是漢軍無法有效對他們進行集中打擊。

伊即靬續道:“大將軍推斷出幾條路線,讓我們的人在沿途有湖泊,能增加補給的位置設伏。”

北遷路途漫長,匈奴人倉惶撤離,糧備,水源必然匱乏。

他們在途中想解決補給,有水源的位置,就成了必爭之地。

只要守住水源,就掐死了匈奴人撤退的命脈。

不過草原橫縱數千裏,廣袤無垠,漏網的也不會少。

霍去病沉吟道:“可以效仿牧羊的手段,三五只獵犬,就能看護上千只羊。原因在於犬只需要在外圍不斷威懾,羊害怕被咬,就會自己聚在一起。”

“我們可以在幾條固定路線上的水源地,以大隊兵馬巡邏,增強威懾。

另外一些水源地,則撤銷兵馬,放松警戒。”

伊即靬目光微亮:

“侯爺是想通過這種方法,逼迫匈奴人不得不采取幾條我們蓄意放松的線路,避開我們嚴密布防的區域,其撤離的路線,就有了脈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