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命運之戰

洛爾拿起布托扔過來的羊皮卷,並沒有打開查看,隨手將皮卷扔回去,道:“在座誰不是縱橫不敗的名將?”

“若是看戰績管用,就不用打仗了。”

布托皺了皺眉。

洛爾在其國內同樣有過驕人的戰績,曾統領三萬馬其頓兵,守住了馬其頓邊界行省,逼退羅馬人。

戰鬥過程中,還曾用伏兵,反擊重創羅馬人。

洛爾從此聲名大噪,周邊諸國人盡皆知。

要知道羅馬人當時對上馬其頓,連戰連勝,進入馬其頓屬於日常劫掠。

想不到會被洛爾一戰逼退,成為馬其頓的英雄。

此時洛爾的雙眼神采灼灼:“對方能一路打到帕提亞,又占領了帕提亞近半的土地,我絕不會輕敵,只是有必勝的信心。”

“看他的戰績,不如研究研究我們如何配合用兵,更為重要。”

布托發現自己有些小瞧了洛爾。

這位馬其頓王子,很自負,卻不是一味的驕狂,亦不缺真實的戰鬥能力。怪不得會被馬其頓人譽為亞歷山大之後,最具潛力的青年將領。

馬其頓另一將領亞裏蘇,打圓場般先幫洛爾,撐開了地形圖。

帕提亞的地形,有些近似‘葫蘆’的形狀。

但是並不規則,葫蘆的腰,也就是上下相連的中間位置,收口沒那麽細,只是略微內凹。

葫蘆口朝西,而面積較大的底部,連接著東方的大月氏。

漢軍從東殺進來,相當於從葫蘆底部,也就是帕提亞的東北方向入境。

而亞美尼亞位於帕提亞西北角,處於上半截的葫蘆口以北。

馬其頓和塞琉古國,都在其國境往西的位置。

如果有人熟知馬其頓歷史,就會發現某些偏移的歷史軌跡,出現在這裏。

馬其頓所在區域,和既定歷史上的國境位置,稍有不同。

其國境往東南向有所偏移,也是因此,讓他們躲過了羅馬人的攻勢,沒有在這一時期被吞並。

此時,漢軍從東往西推進,進入帕提亞後,最先占領木鹿城,然後攻克諾德亞裏,順勢占據了前國都尼薩和百牢門等重城,迅速深入。

以諾德亞裏和百牢門相互呼應,帕提亞已有近半土地落入漢軍手中。

雙方目下正圍繞諾德亞裏往西去的阿帕麥亞和百石城,展開激烈爭奪。

阿帕麥亞和百石城,位於帕提亞葫蘆腰的位置,也就是國境中段。

阿帕麥亞偏北,而百石城居南。

兩城相合,就像兩扇大門,擋住了漢軍西征的必經之路。

阿帕麥亞城高墻厚,而百石城的防線,相對要弱一些。

之前漢軍在主攻百石城。

正因其關鍵性,讓米特裏達梯同意交出烏提斯的家眷,換取漢軍暫緩攻勢的機會。

為表示誠意,漢軍已經收攏了對百石城的攻勢。

此時,在軍營內,聯軍商榷的就是將兵馬往東推進,去往阿帕麥亞和百石城沿線,與漢軍在兩城以東的平原地帶,展開大會戰。

“我們掌握的消息是,漢軍能調動的兵馬,總計不會超過七萬人。

在兵員數量上,我們占據明顯優勢。”布托道。

亞美尼亞主帥謝爾·圖裏,審視行軍地圖,思索道:

“對方有沒有可能利用裏海,直接繞過我們的防線,打我們的背身。

帕提亞缺糧,兵馬壓到前線以後,若被漢軍繞進來,攻我們的後身,十五萬大軍的糧備運輸受阻,會非常被動。”

裏海的位置,位於帕提亞國境葫蘆腰的上方,也就是北側。

通過裏海,分別往東、西兩向行進,就可以繞開主戰場,對帕提亞的重要城池,都有一定的威脅。

布托:“漢軍這次開戰,最初確是從裏海南下,進入了我帕提亞。”

“此前我們已經考慮過,有所防備。”

霍去病最早讓趙破奴,趙安稽,復陸支的隊伍先行,確實去裏海打了個轉,進行過實地勘察。

打仗最主要的一個決勝因素就是地理,誰能充分利用地理優勢,藏兵,行軍,誰就能占據主動權。

古今無數戰役的勝利,都和地理息息相關。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棧道行軍,能人所不能,在懸崖絕壁間修棧道,通行大軍,如神兵天降,從而一舉潰敵。

“你們太過於考慮防守了。”

洛爾從容道:“最好的防守,是主動進攻,讓對手疲於應付。

我們的兵員如此充沛,正該主攻,而對手兵員匱乏,我們數路並進,他如何應對?”

說的頭頭是道。

布托選擇保守戰術,是因為之前和衛青、霍去病交戰,吃過虧。

他和烏提斯配合時,就是一主攻一主防的思路。但次次被漢軍掏的稀碎,木鹿,諾德亞裏兩城都是這麽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