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遙遙無期和遙遙領先(第2/3頁)

你想暗地裏使絆子,讓他們吃敗仗,弄出前線吃緊的假象,變向幫大司馬解除禁足,讓陛下派他到西線來。

我告訴你,這是玩火,對大司馬更沒有半點好處。”

復陸支眉梢的短疤蜈蚣般猙獰,微微抽搐,沒吭聲。

“你和趙安稽,姚招,你們幾個的打算,我都能看破,你覺得陛下會看不出,趁早收起來。”

張次公舉目道:“大司馬把常山王打死了……宗室要求派幾個將領過來,是相互妥協的結果。

宗室也不是瞎的,選的將領非是一無是處,不通兵事。

他們只是想謀求戰功。

大司馬早猜到你們幾個沒憋好屁,來訊特意叮囑過。”

復陸支呲牙笑道:“大司馬為陳慶出頭打死常山王。這份擔當,當世找不出第二個。”

他本來還準備往下說,臨時改口道:“宗室那幾個家夥來了。”

宗室派來的將領,以曹襄為主,副將為韓說,還有其他四五個將領。

曹襄和韓說的身份,都不簡單。

曹襄是宗室直系,他母親就是平陽公主。

他還是開國功勛,高祖皇帝親封的平陽侯曹參的玄孫,皇帝劉徹的外甥,平陽侯曹壽的兒子。

其身份之顯赫,可見一斑。

也只有他的身份,敢在現在這種時候來西線。

曹襄時年才二十四歲,生的頗為英武。

歷史上衛青親自帶過他上戰場,從漠北之戰就出道,得過些功勛。

武帝也有培養這位外甥的意圖,只是資質所限,始終沒有太高的成就。

不過他也修行兵家一脈,熟知兵理。

他身邊的韓說亦是兵家宿將,曾在邊軍任將領,有很豐富的戰場經驗。

韓說還是弓高侯韓頹當的庶孫。

他的哥哥韓嫣,早年是皇帝做膠東王時的同窗,與皇帝的關系很親近,經常同吃同住。

只是後來得罪了太後,被賜死。

但韓說還是憑祖上關系,有了不少機會,同樣跟隨衛青屢次出擊過匈奴。

他隨曹襄過來,是平陽公主,宗室親自出面挖角,給曹襄鋪路。

平陽公主只這一子,近來給衛、霍傳出和解的信號,想給兒子減少阻力,也是原因之一。

畢竟當下衛霍兩人在軍中只手遮天。

平陽公主給兒子鋪路,想獲得武勛,也繞不開兩人。

“張將軍,我漢軍戰無不勝,和羅馬幾次交手,亦都全勝,為何這次要固守?

依我看,不如主動出擊,趁他們陣腳未穩,打幾次突襲,以震懾敵軍,提高士氣。”

曹襄頭戴將冠,長方臉,手握腰間的劍柄,眼神銳利,氣勢逼人。

復陸支輕哂道:“羅馬兵勢強盛,過往幾次能勝,是因為大司馬親自在前線指揮。你當自己是大司馬了,有必勝羅馬的把握?”

張次公暗嘆,復陸支還是忍不住在下絆子。

他故意激將曹襄。

而曹襄的身份,是有資格不聽張次公命令,自行出擊的。

他這次來領的是監軍的職務。

他要耐不住激將,非要出去突襲羅馬人,帶來的戰敗訊息,或可讓皇帝提前解除霍去病的禁足,來西線統兵。

關鍵是這幾年漢軍的戰績輝煌,給長安一些人的錯覺就是漢軍出擊,出擊就能勝。

用兵的警覺性,在全面擊潰匈奴以後,對一些人來說,就一直在下降。

更何況如今國境的廣袤程度,有些人甚至覺得,輸個一兩次也沒什麽大不了。

曹襄得宗室全力支持,又是皇帝的親外甥,過來後數次建議出兵。

復陸支,趙安稽,姚招則組成了一個小團體,曹襄過來才兩天,已經被他們塞了好幾只小鞋。

曹襄都被小鞋塞蒙了,賊擠腳。

他也才二十多歲,火氣正盛的時候,怒目對復陸支道:“你別以為是大司馬的人,我不敢對你怎樣,你說話小心些。

我曹襄是上過戰場的,我走到今日不靠任何人,你是中郎將,我也是。

大司馬用兵如神,我同樣欽佩,但不代表別人就不會打仗。對手紮營時,奇襲撼其軍營,有什麽錯?

兵策雲,敵之不穩,雷霆出擊,斷其士氣,難道不對?

我們有此堅固的軍塞做依靠,進退自如,對羅馬人何懼之有?”

復陸支深鞠一躬:“我等都是些粗漢,曹大中郎將熟讀兵書,說的極是,請你出擊。等你得勝歸來,大家夥為你請功。

你只靠自己,若能勝羅馬,我們都服你。”

曹襄怒火上沖,眉頭緊皺。

張次公心裏也有算計。

曹襄要是經不住激將,真統兵去打突襲,張次公就準備暗中出兵,順勢利用曹襄,韓說打前鋒,牽制羅馬,給其余漢軍制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