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3頁)

目光時不時地看向沈遙淩這邊。

沈遙淩若是也看過去,他就又會立刻收回。

那動作分明是“放心不催你”的意味。

沈遙淩:“……”

算了。隨他吧。

他自己要餓肚子,跟她也沒有關系吧。

面前有人過來咨詢,沈遙淩放下了別的心思,專心解答。

等到對方滿意離去,沈遙淩余光掃了眼角落。

寧澹還在那。

甚至姿勢似乎都沒怎麽變。

又有人到這個攤位,沈遙淩回神,給對方介紹。

“想防禦洪澇,僅僅修堤壩是不夠的,開需要設計開挖排灌渠系,或建造引排涵洞,並保留蓄澇餛飩。”(1)

面前的百姓有些懵。

“怎麽還要餛飩?”

沈遙淩一僵,改口:“抱歉,是蓄澇湖泊。”

又解釋了一番,那人似懂非懂地離開。

沈遙淩又瞥了眼角落。

怎麽還在。

這是什麽情況。

怎麽沒有人來管一管?

但很可惜,寧公子身為長史,又沒有鬧事,只是在無人注意的椅子上坐一坐,自然是不會有人來管制他的。

等到天幕變得陰沉,有些起風。

巷子裏的主人家要關大門了,過來收椅子,跟坐在那兒的寧澹比劃兩下。

寧澹起身,椅子也被收走了。

他便在原地站著。

沈遙淩:“……”

她幹脆克制住余光,不再往那邊看了。

反正已經打定主意和她沒關系。

天色泛起靛青,酉時終於到了。

一聲長長的哨音過後,四周又重新拉起麻繩,不允許再進入投票的地方。

沈遙淩看向地上的大秤。

左右兩個秤盤幾乎不相上下。

這時計票人把地上的大秤左右各撥出一成,長竿有些搖晃不定,難以分辨高低。

又將小秤舉到半空,給所有人展示了一下。

然後在兩邊各撥出九成,把剩下的石子挪到了大秤的兩邊。

所有人屏息等著。

只不過,堪輿館的學子暗藏興奮,醫塾那邊大多臉色難看。

等了好半晌,木竿終於趨向於穩定,不再擺動。

兩邊的秤盤,仍然是不相上下。

並分不出誰高誰低。

“這……”

計票人頭痛地看著這幕。

沒辦法,只能上真正的秤稱。

於是又搬來一頂銅衡杆,分批將兩邊的石子搬運上去。

這頂銅橫杆可稱數百斤重,比起簡易的杠杆秤也要精準許多。

好不容易搬完,最後仍是兩邊持平。

“……”

人群哄鬧起來。

計票人擦了擦汗,朝著人群中拱手,“諸位稍安勿躁,已經向宮中稟報了。這等情形,只能請貴人定奪了。”

畢竟是天子特設的太學院,學塾之間發生解決不了的爭端,只能上報聖聽。

這種時候,往往是由一位皇子或者貴妃出面,裁定輸贏。

眾人越發緊張地等著,圍觀的百姓也覺得津津有味。

不僅能看病,學耕種,還能看到宮裏的大貴人哩!

這之後又等了半個時辰。

道路盡頭儀仗隊開道,眾人擡頭一看,轉瞬間嘩啦啦跪倒一片。

誰也沒想到,陛下竟然親臨。

聽到“平身”,堪輿館的學子們爬起來,腿仍有些發虛。

誰還敢記得。

這一切的開始,只是因為他們玩沙包的地盤被搶了。

老天乖乖。

因為想玩沙包,所以把當今陛下招來了。

這事兒往後能給子孫後代說上五十年。

皇帝倒沒有他們想象的那般威嚴可怖,反倒眉目間因為愉悅而帶了點柔和。

比武的事,他已聽過稟報了。

此時從禦輦上下來,也不用再詢問,負著雙手從兩邊的攤位前經過。

沈遙淩下意識看了眼某個角落。

寧澹的身影已經消失了。

皇帝看了醫塾開的方子,又看堪輿館的沙盤。

眉間悅色更深。

對於皇帝而言,爭鬥從來不是壞事。

若是爭得像模像樣,那便是好事。

而年輕人願意自發地去爭去搶,更算得上大好事。

今天這場比武,便很是像模像樣。

皇帝走到人群正中,目光從這群年輕人身上掃過。

有的垂首躲避,有的好奇得天不怕地不怕,反倒過來對視。

目光拂過低眉站著的沈遙淩時,頓了頓。

又是這個沈家幺女。

很有意思。

一片大氣兒也不敢出的靜默中,皇帝清晰道。

“朕心中已有決斷。”

雙方都緊張到了極點。

皇帝擡手指了指,“今日的勝者,是醫塾。”

短暫的寂靜。

醫塾驟然爆發出一聲歡呼,但很快又銷聲匿跡。

贏一個小破學塾贏得如此艱難。

似乎也算不上什麽喜事。

堪輿館這邊,則沒人敢說話。

雖然確實是意料之中。

但,多少也有些失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