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王炸,神經元計算組(第2/3頁)

“所以小熒助手也並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只是運算邏輯10分的恰當,數據庫10分完備的一種程序而已。”

“但是我們在對神經元組進行測試的過程之中,發現了就算是最單一的神經元組,也有自我學習的能力。”

“我們並沒有給神經元組之中添加任何的邏輯,只是對其進行了一些事項或者是程序的告知。”

“非常奇怪的是,神經元組能夠通過這一些表觀數據形成內在的自我邏輯或者叫做自我適應能力,自我反應。”

“等下一次它們再碰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就能夠很輕而易舉的解答出來。”

“我認為這是神經元組的一種自我學習能力。”

屈萍的這一番表述有一些復雜,使用了大量的計算機以及生物學語言。

為了能夠讓陳瀟更明白自己在說什麽,屈萍給陳瀟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她從桌面上拿到一個黃色封皮的書籍和黃色的手提包。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告訴神經元組,我手裏拿的這個書籍是黃色的,過一會兒之後我問它我的手提包是什麽顏色,他也會知道我的手提包是黃色的。”

陳瀟點點頭,如此看來實驗室已經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

距離自己的生物芯片研發成功又更近了一大步。

屈萍說道這裏的時候有一些激動:“我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是讓計算機去辨別不同的東西的某種顏色是相同的,那麽我一定要對這種顏色進行編號,並且將顏色的數據存入在計算機之中,這樣計算機才能夠在下一次的時候進行識別。”

“就是我們至少要進行一種由內而外的編程。”

“這種編程並不是計算機學習的過程,而是人為的給它添加一些東西。”

“但神經元計算組不一樣,我們只是給它看了這個東西是黃色的,並沒有主動的給他的內部進行什麽樣的編程,但是他能夠很自然的通過表觀的東西形成內部的信息,再通過內部的信息進行反饋。”

“神經元計算機組合傳統的計算機,運作的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屈萍極力解釋著自己在實驗室中發現的偉大成果。

其實陳瀟對這種成果早就有了預料。

傳統的計算機是必須要對內容進行編程,才會有後續的應用。

而神經元計算組,則是告知他有這樣個應用,或者實現這樣的應用,它能夠實現自我編程。

一種是由內而外,一種是由外而內。

而由外而內就是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

這就和人是完全一樣的。

人類懂某種技能,從來不是有哪個老師在你的腦袋中裝什麽插件或者是放一些程序,而是在表觀上去教你這樣的技能。

這種表觀上的教育,會讓人內在形成一種自我的程序,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生命體和計算機居然不同的差距。

說的更加清楚一點。

比如寫一個“好”字。

在計算機之中,一定會把寫“好”的這樣一個程序錄入到計算機之中。

需要計算機書寫的時候,會讓計算機通過這樣一個程序進行信息的輸出。

但是如果是人呢?

當你看到這個“好”字以後(這裏假設沒有老師教寫這個字的筆畫,只是給你看這個字)。

你會主觀的形成“好”字的筆畫。

這種主觀的形成筆畫就是從外及裏的一個自我編程的過程。

而每個人內心的這種程序其實是可以完全不同的,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有些人的程序是先寫“女”再寫“子”。

有些人的程序只是先寫“子”再寫“女”。

甚至有些人會先寫“子”的一個勾,將整個字的順序倒過來寫。

但是最終輸出的字還是一個“好”字。

這其實就是一個自我認知和自我學習的過程。

這是長天科技生命科學和醫學實驗,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也是生產生物、計算機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屈萍說到這裏的時候,又有一些難過。

“所以這也給我們的實驗室帶來了很大的難處。”

“如果神經元組的情緒結構持續的發酵形成了自己的思維,那就麻煩了。”

“畢竟那個時候我們沒有辦法界定,它到底是我們需要實現目的的一種工具,還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生命體。”

“現在我們想的辦法就是,希望能夠剝奪它自我覺醒的這種意識,只是利用神經元計算組這種情感性的算法,來實現我們生物芯片的目的。”

陳瀟對是完全贊同。

屈萍剛剛只是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表述,但是陳瀟完全相信,僅僅是剛剛屈萍的那些表述,如果再增加一些可行性的實驗室數據以及準確的表達方式,再形成一篇完整的論文,絕對能夠轟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