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命運(第3/5頁)

戴思恭激動得語無倫次,眼睛瞪得大大的,臉色漲紅,仿佛受到極大的震撼,旁邊幾位太醫也圍了過來,一個個盯著顯微鏡,想知道戴老究竟看到了什麽。

良久,戴思恭才稍微冷靜下來一些,把顯微鏡遞給身邊的人,感慨地嘆道:“今日方知,所謂‘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帶角還’果然不假。”

“不錯,這一滴水中就有如此多的遊蟲,真是難以想象,若是其他更臟,含有蟲子更多的東西,喝下去不會生病。”

另一人戀戀不舍地放開顯微鏡,說道:“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這種說法若是放在以前,老夫是萬萬不信的,直至今日,親眼所見,老夫才知道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戴思恭若有所思地說道:“所以這大蒜素,便是滅殺這些肉眼不可見的遊蟲的?”

“不錯,這遊蟲叫做細菌,而細菌按照形態的不同,可分為球菌、杆菌、螺形菌三類。”

雖然沒看見,但細菌的三種形態,太醫們倒也不難理解,顧名思義嘛……

姜星火接著說道:“而成國公的疾病,便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

“不管是球菌、杆菌還是螺形菌,一般都由外層的細胞壁、細胞膜,以及內層的細胞質所構成,而植物的細胞則與細菌不同,是有成型的細胞核的,細菌則沒有成型的細胞核。”

“至於為何大蒜素能滅殺百日咳杆菌,繼而救回成國公的命,便是因為大蒜素是抗生素的一種,所謂抗生素,便是能殺菌的一種東西,主要是針對細菌有而人沒有的機制進行殺傷,包括抑制細菌外層的細胞壁合成、增強細菌細胞膜通透性讓其容易被摧毀、幹擾細菌內部生長物質合成、抑制細菌的復制。”

“原來如此!”

戴思恭恍然大悟:“所以這大蒜素,就是通過各種方法,破壞細菌,從而把人從細菌的侵蝕裏拖出來。”

“是這個意思。”

太醫們都興奮了起來,毫無疑問,如果這條路行得通的話,他們將會給醫學帶來劃時代的變革,他們的名字,都將與那些著名的醫學家一起流傳於後世!

“你們再放一滴酒,試試看。”

太醫們剛才旁觀了姜星火操作的過程,此時上手倒也不困難,不過是把水換成酒而已。

而這一看,不看不要緊,一看又是一個新世界。

酒中幾乎沒有多少遊蟲!

“這是為何?”

“這便是我之前一直倡導,用高度酒來清洗傷口的原因,因為高度酒裏沒有多少細菌的,而且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殺菌效果,用來治療外傷,能夠避免傷口感染化膿。”

姜星火又道:“這些東西若是諸位有興趣,不久之後,孔希路會在《明報》上公開發表相關的文章,還請幾位關注,若是能聲援,自然再好不過……不過到時候顯微鏡可能就賣的貴了。”

一直在端著酒杯饒有興趣地觀看的朱棣,哪還不曉得姜星火的意思?

他當即大方地揮手道:“一人一個!稍後朕便讓工坊去做新的,做好了送到你們府上。”

“謝陛下隆恩!”

看到自己又給負責磨鏡子的小五等詔獄掃盲班成員找了新的訂單,姜星火也很開心。

這些原本不識字、不識數,只能混跡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如今通過在袁珙的工坊下負責技術以及研發,過上了還算不錯的生活,這些人的命運,可以說徹底因姜星火而改變了。

宴席結束,太醫們戀戀不舍地離去,殿內只剩下了朱棣和姜星火。

朱棣放下酒杯,剛才一杯接一杯,這時候臉有點紅,手反而有些涼,他搓了搓手,先問道:“國師,那玻璃工坊怎麽樣了?此前不是說,玻璃若是弄成了,完全可以當做廉價水晶石來用,到時候玻璃鏡不僅效果比銅鏡好,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這些鏡片,也都可以用玻璃來做,繼而大量推廣普及了。”

“進度有些慢。”

姜星火能理解朱棣的急迫,皇帝過慣了苦日子也想暴富嘛,但燒玻璃能不能成這種事情,並不以誰的意志為轉移,該等還是得等。

“不過陛下不用擔心,肯定是能成的,最多就是多試幾個月的事情,如今人力物力投入的都夠,只需要窮舉嘗試不同方法即可。”

制造工藝上,是沒有難度的。

因為說穿了,燒瓷器華夏世界第一,而瓷器和玻璃,本質都是矽酸鹽非金屬材料,都是二氧化矽弄出來的,從制造工藝上講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華夏以前也不是弄不出來玻璃,只是弄不出來透明的玻璃而已。

問題就在於玻璃原材料裏需要碳酸鈉,而這東西在古代沒法人工制備,華夏也確實缺乏天然堿,但姜星火知道草木灰是能夠代替碳酸鈉的,草木灰這東西放在涼水裏充分浸泡,然後用布進行過濾,最後煮沸就能得到與碳酸鈉起相同作用的碳酸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