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滅國(第4/7頁)

……

升龍府,皇宮。

胡季犛剛走到殿外,便是聽到了小兒子胡漢蒼的咆哮。

“王汝舟,竟然敢背叛朕,罪該萬死!”胡漢蒼氣急敗壞道。

安南國的少保雖然沒什麽含金量,但畢竟是“三孤”之一,像是“三公”“三孤”這種級別的官職,無論在哪朝哪代,都得是位高權重的老臣才能獲得,而安南國的其他“三公”“三孤”已經被胡氏父子都噶了,碩果僅存的這個叛投大明,無疑是在狠狠地抽打胡氏父子的臉。

武夢原則是勸解道:“陛下息怒,如今明軍雖然勢大,但畢竟不得人心,而都城堅固,若是能號召西部山裏的土司們勤王,明軍自然可不戰而退,到時候一切尚有可為。”

“哼!”

胡漢蒼冷哼道:“這些土司心懷叵測,朕怎麽能相信他們?”

“現在確實不應輕信別人。”

胡季犛推開了宮殿的門,他的神色也有些陰沉,如果說三江宣撫使陳恭肅的叛投還是他有意為之,是為了為竊探明軍情報做鋪墊,那麽天長路都統、少保王汝舟的叛投,則是讓他大為光火了。

王汝舟從陳朝開始,一直是他的堅定支持者,兩人相識多年,在文學上也非常投緣,經常詩文唱和,正因如此胡季犛才始終沒有動王汝舟。

但如今卻沒想到,正如蒙元時期高明的《琵琶記》裏那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一樣,他這般對待王汝舟,換來的卻是血淋漓的背叛。

王汝舟作為安南國重量級的高官和手握一路實權的地方大員,他的叛投所帶來的影響無疑是極為惡劣的,大量的安南國地方官員因此開始成批投降明軍。

“潘麻休這家夥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胡漢蒼依舊在罵罵咧咧。

抱怨顯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胡季犛開始在殿中背著手踱步思考。

“要不我們還是趕緊從密道離開吧,否則等到南邊的縣城全部失守,到時候我們就難以幸免了。”胡漢蒼猶豫再三道。

胡季犛沒有同意,也沒有拒絕。

離開容易,他們現在就可以走,可問題是,離開以後走去哪?

去北面找大兒子衛王胡元澄嗎?沒了升龍府這些核心統治區域提供的人力物力,富良江防線就是一個空殼,都不用明軍打,自己吃完了存糧就會崩掉,最後還是會被一舉圍殲,不過是多顛沛、拖延幾天罷了。

東面,是無垠大海;西面,是茫茫群山。

安南很大,但他們已經無處可去。

大海走不通,鉆深山老林,那些山裏的土人們一定會興高采烈地把他們綁起來獻給明軍。

胡季犛早就預料到明軍的戰鬥力比安南軍強,南線的戰事或許會不太順利,可是他沒想到明軍竟然如此兇狠殘暴,一路橫掃,將安南國五分之二的土地給奪了。

而且更讓他無法理解的是,明軍強渡膠水,在野戰以絕對劣勢兵力,打崩了擁有戰象軍陣的六萬安南軍。

現在東都兵力已經徹底空虛,若是不離開,待到李景隆兵臨城下,他們作為《戰犯名單》上所謂的“頭號戰犯”,一定是跑不了的。

正在這時,又有一名侍從手持軍報飛奔而來稟告道:“啟稟陛下,明軍攻勢猛烈晝夜不停,防線危在旦夕,衛王請求增援。”

“怎麽會這樣?”

胡漢蒼臉色發黑道。

他本以為富良江防線能夠穩住,還算是一條退路,可如今看來,哪還有什麽退路可言,到哪都是死路一條。

而且說實話,胡元澄在北線苦苦支撐了這麽久,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了布置防禦、調配人力物力資源,頭發都花白了大半,整體戰局的頹勢實在不是他能徹底左右的。

可又能怪誰呢?潘麻休嗎?人家已經殉國了。

“陛下,現在怎麽辦?”

胡漢蒼思索刹那,看了看父親,咬牙說道:“立即召集大臣前來議事。”

“遵旨!”

很快,群臣便來殿中商討對策。

“陛下,明軍馬上兵臨城下,天朝有禮樂之道,定不肯多造殺戮,我們不如早降?”有大臣請求道。

“對呀,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再向明朝軍隊進行反擊了。”另外幾位大臣附和道。

只能說,失敗主義謀士永不缺席。

“不行!我們大虞尚有雄兵二十萬,人口數百萬,豈可輕易投降?這一仗我們才剛剛開始!”也有人反駁道。

事實上,胡漢蒼也對大明充滿了憤恨。

他本來皇帝當得好好地,大明非要來以莫須有的罪名征伐他,如今即將成為大虞的亡國之君,又如何不讓他憤恨?

因為他認為這都是因為大明造成的,導致他現在無法享受榮華富貴,甚至連自己的性命都馬上要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