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漣漪(第2/4頁)

“無非就是些怪話罷了,以我觀之,有理有據的都甚少,都說大明儒學是最繁盛的,可現在看來,不過爾爾。”

胡季犛說的倒也不都是吹牛,畢竟他的水平確實很高,在安南的思想界第一的水平保持了很多年,是獨一档的存在,如今隨著元末明初那批儒者的凋零,就像是大小年一樣,大明的思想界也進入了小年,出類拔萃的人才並不算多。

說著,胡季犛把這些日子在《永樂大典》編修組聽到的話挑比較有印象的,又復述了下。

純粹陰陽怪氣的,那就是“頗見推許,亦有微詞(我不服但是我捧殺)”,“老宿推服,末學驚駭(我們不敢說話罷了,座下年輕人代表我們反對)”。

有些條理的,那就是“一人之派不應自歧”,也就是不認為存在“兩個孔子”這種現象。

至於稍有論據的,則是認為“將孔子的學術譜系按經文專項來分,兩漢確實存在,但要是按地域來分為燕趙、齊魯,則是大謬,又非《明報》之武俠小說劃分派別”。

總之,說什麽的都有。

但他們說話沒用。

原因也簡單,有骨氣你修《永樂大典》別領錢署名啊!

“《永樂大典》這第一卷,就快要修好了,盛世修書,大明的國力,真是讓我們望塵莫及。”

胡季犛一時感嘆道:“非止是《永樂大典》,這注六經,同樣是靡費巨大的工程,安南怕是一個都支撐不起來,你們說,若是沒有姜星火弄得這些錢,便是大明,又能禁得住如此花費嗎?一年折算成白銀有幾百萬兩,真是想都不敢想。”

兩個兒子都有些默然,這種肉眼可見的差距,實在是太讓人絕望了。

尤其是跟被打退回了半封建社會的安南國不同,大明還在前進的道路上高速狂飆著。

雖然不知道這台戰車會最後超速解體還是平安停下,但毫無疑問的是,任何擋在前路上的事物,都會被碾成齏粉。

那麽,駕車的姜星火在幹什麽呢?

此時姜星火正在探望光榮負傷的解縉同志。

解縉躺在病榻上,嘴唇有些蒼白,見姜星火親自提著兩袋米來慰問他,掙紮著就想要坐起來。

“國師!”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慰問時。

當著手下《明報》記者們的面,解縉聲音洪亮地表示,還能再為大明奮鬥五十年。

記者們回去編稿子了,屋裏的熱鬧和喧囂漸漸散去,只剩下了姜星火和解縉兩個人。

“國師,我只有您這麽一個知己好友……”

“停停停!”

看著解縉拉著他的手試圖發動技能獻祭他,姜星火趕緊叫停。

“有話我就跟你直說了。”

姜星火今天來,就是為了與解縉商量他的這件事,解縉此番英勇負傷,極大地推動了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巨額貪墨案件的偵破,為210萬兩的政治任務做出了突出貢獻,這是玩命的勾當。

對於有功之臣,朱棣不能不賞,姜星火也不能不表示,畢竟解縉這是把腦袋掛到褲腰帶上博前程,如今事成了,要是不兌現,那以後也沒人跟你混了。

“考成法和京察的結果,都要出來了,年後朝廷肯定還有一番變動,你呢,好好養傷,傷養好了,要大用!”

姜星火很少說這種很肯定的話,如今從對方口中得知,解縉頓時喜不自勝,知曉自己升官的事情,怕是九成九有譜了。

“現在禮部、刑部、工部,這三個部的右侍郎都出缺。”

解縉還沒來得及高興,姜星火就話鋒一轉:“所以朝廷會考慮從九卿裏平轉或提拔(九卿官職從正三品、從三品到正四品不等),到時候就會空出位子來,光祿寺卿、太仆寺卿,或者是通政司的那兩位,都可能動一動,他們空出的位子,就輪到你了。”

好吧,解縉其實轉念一想就知道,哪有那麽容易一步登天到實權侍郎的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呢,哪怕是以前內閣七人眾裏最得聖眷的金幼孜,這時候也不過是審法寺少卿代理寺卿,還是沒邁入四品的門檻,離得還有一段距離呢,自己能追平金幼孜,再卡個身位先一步進侍郎,那就是一步快、步步快了。

念及至此,解縉更加堅定了抱緊姜星火大腿的決心。

畢竟,跟了姜星火以後,他升官的速度可比跟著老恩主董倫快多了。

董老頭?真不熟。

“我聽說刑部的紙劄,現在傳的沸沸揚揚的……”

姜星火想走,解縉拉著他的衣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收回各部門采購權這種事,其實挺犯忌諱的,畢竟是動了大家的利益,那可都是小金庫。

但規範采購,對於朝廷整體而言,其實意義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於促進商業的繁榮發展。